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二)

松声高似瀑,药熟色如花。

谁道全无病,时犹不在家。

山童舂菽粉,园叟送银瓜。

谁访孙弘阁,谈玄到日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松涛声高过瀑布,药材成熟色泽如花。
谁说我没有疾病,偶尔也会离开家。
山里的孩子捣碎豆类做粉,老园丁送来银瓜。
谁能拜访孙弘阁,一直谈论玄理直到天斜。

注释

松声:松树的声音像瀑布一样。
药熟:药材成熟。
色如花:颜色像花朵一样鲜艳。
全无病:完全没有疾病。
时犹不在家:有时也会不在家中。
山童:山中的小孩。
舂菽粉:捣碎菽豆制作成粉。
园叟:老园丁。
银瓜:一种瓜类,可能指甜瓜。
孙弘阁:可能指某人的居所或学馆。
谈玄:谈论深奥的哲理。
日斜:太阳西斜,表示时间已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中的自在生活图景。"松声高似瀑,药熟色如花"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传达了大自然的磅礴与生命力的勃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谁道全无病,时犹不在家"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山中,但心灵却已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和超脱的心态。

接下来的"山童舂菽粉,园叟送银瓜"则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给自足。"舂菽"指的是捣碎豆类植物制成的食品,而"银瓜"则是园中特有的佳肴。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山中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最后,"谁访孙弘阁,谈玄到日斜"表达了诗人对于哲学、道德等深奥话题的探讨与兴趣。这里的"孙弘阁"可能是指某个隐逸之士或有道高僧,而"谈玄到日斞"则意味着在太阳西斜时分,仍然沉浸于深邃哲理的探讨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三)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送夏郢归钱塘

归客指吴国,风帆几日程。

新诗陶雪字,玄发有霜茎。

微月生沧海,残涛傍石城。

从兹江岛意,应续子陵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一)

为郎须塞诏,当路亦驱驱。

贵不因人得,清还似句无。

烧烟连野白,山药拶阶枯。

想得徵黄诏,如今已在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二)

务简趣难陪,清吟共绿苔。

叶和秋蚁落,僧带野香来。

留客朝尝酒,忧民夜画灰。

终期冒风雪,江上见宗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