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居士

君住西山我住东,杖藜时复得相从。

欣欣未见飘飘举,楚楚先经面面松。

仙事既无妻子累,丹垆自有鬼神供。

来春麦垄青中过,待碾新茶约段公。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你住在西山我住在东,拄着藜杖时常能相逢。
欣喜还未见到你飞升,先已欣赏遍满眼的松林。
修仙之事无需家室牵累,炼丹炉旁自有神灵相伴。
来年春天麦田绿意浓时,我将走过,等待与段公共研新茶。

注释

君:你。
住:居住。
西山:西方的山。
我:我。
杖藜:拄着藜杖。
时复:时常。
相从:相互陪伴。
欣欣:欣喜的样子。
未见:还未见到。
飘飘举:飞升。
楚楚:清秀的样子。
面面松:四周都是松树。
仙事:修仙的事情。
妻子累:家室的牵累。
丹垆:炼丹炉。
鬼神供:神灵相伴。
来春:来年春天。
麦垄:麦田。
青中过:穿过绿色的麦田。
约:约定。
段公:段公,可能是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写给友人陈居士的一首赠别诗。首句“君住西山我住东”,描绘了两位朋友分别居住在山水相隔的地方,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相聚的渴望。次句“杖藜时复得相从”,表达了诗人与陈居士偶尔能拄杖相访的喜悦。

第三句“欣欣未见飘飘举”,以“欣欣”形容草木茂盛,暗指陈居士隐居生活的自在,“飘飘举”则可能象征着仙道升腾,寓言友人超脱尘世的追求。第四句“楚楚先经面面松”,通过“面面松”形象地描绘出陈居士隐居环境的清幽,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生活环境的赞赏。

第五句“仙事既无妻子累”,表达了对陈居士摆脱俗世牵挂,专心修道的敬佩。第六句“丹垆自有鬼神供”,进一步强调了陈居士修炼生活的神秘与神圣,暗示了他的修行得到了神灵的庇佑。

结尾两句“来春麦垄青中过,待碾新茶约段公”,诗人期待春天到来时,在青青麦田间与陈居士共品新茶,既是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也是对二人共同兴趣的默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友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仙道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寄空上人

华顶峰头空侍者,家在全闽九峰下。

后山妙香今始闻,西江一口元非假。

可但枯木已阳艳,更喜淮碑仍续雅。

天风海雨会入诗,况近梅花欲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郑渔仲

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于今耿冰雪。

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贯穿诸史极成败,鼓吹六经方论说。

碧云日暮临庭柯,缄封肯寄冲烟萝。

边头嗷嗷一雁过,坐想空山霜露多。

形式: 古风

望太行

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

稍觉林影疏,已见东方白。

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

形式: 古风

望行人

西北有高楼,䆗窱入空碧。

徙倚遍栏干,杨花满行迹。

不见行人归,但有杨花白。

披襟向春风,为我传消息。

春风不见知,此意无人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