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二首(其二)

湘江终古伤心泪,长自发红兰。

莺声啼老,鹃声化去,零落谁看。

钿车催至,冰瓯银烛,半日追欢。

冯唐霜鬓,何戡病骨,同此长安。

形式: 词牌: 人月圆

鉴赏

这首诗《人月圆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感慨的画面。

“湘江终古伤心泪”,开篇即以湘江之水比喻无尽的悲伤,仿佛江水自古以来就流淌着人们的哀愁。接下来,“长自发红兰”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沉巧妙结合,红兰随时间而凋谢,象征着岁月无情,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莺声啼老,鹃声化去,零落谁看”,通过莺啼鹃叫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莺啼鹃叫本是春日生机勃勃的象征,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哀伤的代名词,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深深感慨。

“钿车催至,冰瓯银烛,半日追欢”,这一句描绘了短暂的欢乐场景,钿车代表奢华的出行,冰瓯银烛则暗示着精致的宴饮。然而,即便是如此短暂的欢愉,也难以掩盖内心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预示着欢乐之后的孤独与寂寞。

“冯唐霜鬓,何戡病骨,同此长安”,最后三句引用历史人物冯唐和何戡的故事,冯唐晚年白发苍苍,何戡因病体衰弱,两人共同生活在长安城中,暗喻诗人自己虽身处繁华之地,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无奈。长安作为古代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与荣华,但在这背后,是无数人的辛酸与苦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六首(其一)

社风正值中和节,故园天末无消息。

归梦柳丝丝,水乡春浅时。

年华愁易谢,又报春分也。

记得绮窗前,玉箫新燕天。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二)

蕊黄浥露秋心吐,燕支点缀梢头雨。

压鬓一枝鲜,花红月又圆。

携来香满袖,昼静微吟候。

白发自风流,好花长聚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三)

春风人面桃花树,春江直送行人去。

花落又经秋,有人长倚楼。归舟争认得。

家住清潭侧。潭水隔年春,桃花仍傍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六首(其四)

年来领略东风意,赚人尝尽愁滋味。

吹得客愁浓,东风又别侬。

眉痕春未泄,无处传消息。

莫为落花颦,花还怜惜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