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辉老自赤城住圣水

道人去住本无心,云出空山鹤在阴。

试问白莲同净社,何如赤壁卧青林。

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

要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道士来去本无牵挂,白云出没于空寂山间,鹤影婆娑于阴凉处。
试问那洁白的莲花与清净的社团相比,又怎能及得上赤壁静卧于青翠树林的意境。
呼唤着同伴的孤雁在广阔的水面和天空中飞翔,寒冷的猿猴在深洞中啼鸣于雪地。
想要探访山门,是否能骑着佛殿的屋顶而来?若春风中你手握禅杖来访,实为幸事。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无心:指心境淡泊,不执着。
空山:寂静无人的山。
净社:指修行的社团或清净之地。
赤壁:著名的古战场,这里可能象征隐逸之地。
青林:绿色的树林,常寓意宁静。
孤雁:独自飞翔的大雁,象征孤独或信使。
啼雪:在雪中鸣叫。
山门:寺庙的入口,也指修行者的居所。
杖锡:僧人持杖出行,杖头通常有锡环,象征身份。
傥:如果,或许。

鉴赏

这首宋诗《送辉老自赤城住圣水》是徐大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辉老的送别之情。首句“道人去住本无心”描绘了辉老出世无尘的心态,暗示他此次的迁徙并非出于世俗的考虑。次句“云出空山鹤在阴”以云鹤为意象,象征辉老如同仙人般超脱,隐居于幽静的山林。

第三句“试问白莲同净社”借白莲和净社,赞美辉老的纯洁与修行之地,可能暗示他将去的圣水之地也是一处清净之地。第四句“何如赤壁卧青林”则通过对比,表达诗人认为赤壁青林的环境虽好,但不及圣水之地更适合辉老的修行生活。

第五、六句“叫群孤雁水天阔,啼雪冷猿岩洞深”进一步渲染了辉老新居环境的清冷与寂寥,孤雁和冷猿的意象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气氛。最后一句“要勘山门骑佛殿,春风杖锡傥来临”祝愿辉老在新的环境中能自在修行,期待他在春风吹拂时,手持禅杖来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表达了对辉老的敬仰和祝福,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收录诗词(9)

徐大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石桥至塔头路

招手晴云豁,妙高峰顶头。

竹舆摇午梦,茗碗唤春愁。

俎豆罗千嶂,虚空起一沤。

危栏闲徙倚,万象入冥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林咏道浮江别业

密林凝昼寂,一叶动须惊。

砌净飞花影,池深落果声。

正宜铺枕簟,且复倒瓶罂。

向晚催归急,烟江野艇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超览堂

君侯雅有博大见,胸次不使倥偬蚀。

一朝放步城东南,超然神会而心得。

咄嗟高栋倚层空,振古奇观今未识。

桃花春暖意如迷,冻雨声来云泼墨。

天青一纸雁横书,雪白千林梅著色。

四筵有客无留觞,万事不来咸得职。

鸿笔昭代今文宗,危言劘上古遗直。

愿冯英略决筹帷,净扫妖氛清八极。

缘知此景不须恋,留与邦人勤爱惜。

形式: 古风

贺谢文二子文武登科

福畤何曾好誉儿,凤毛争奈一时奇。

青钱学士如龙友,白马将军似虎痴。

齐展一双文武手,共扶千载圣明时。

从来谢砌无闲草,步步芳兰亚紫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