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皇帝临右军兰亭序御书赞

太霄帝君升寿丘,梦中灵篆垂鸾虬。

翩然下作八极游,赤符羽盖临中州。

神机天纵凌□□,日□月□孕□□。

□□殿前卷罳罘,□□□□侍卫休。

昭回云汉光正浮,万象不足供雕锼。

兰亭当日禊事修,笔力一挽回千牛。

不特字健文亦遒,萧统作选弃不收。

藿羹讵识罗珍羞,掎摭珷玞遗琳球。

帝谓□□予欲□,巨笔霞练扶斗辀。

写成斜月辉琼楼,群真鹄立光射眸。

六丁雷电不可求,倏忽一瞬三千秋。

长安千门曲江头,柳色曾系金□□。

天涯恭览涕泗流,苍梧叫□□□愁。

形式: 押[尤]韵

翻译

太霄帝君登升寿丘,梦境中仙篆垂挂鸾鸟和虬龙。
他轻盈地降落在八荒大地,驾着赤符羽盖莅临中原。
神机天生超凡,日月孕育神奇,
在宫殿前,帷幕如罳罘展开,侍卫们暂且休息。
照耀天空的光芒如正浮的云汉,万物不足以描绘其华美。
当年兰亭修禊盛事,他的笔力挽狂澜,如千牛之力。
不仅字形刚健,文章也流畅,萧统选集却未收录。
藿羹怎知有珍贵的菜肴,他挑剔的眼光遗漏了宝玉。
帝君对我说,我欲以巨笔绘就霞彩,如同驾驭斗辀。
完成的作品如斜月照耀琼楼,众仙仰望,目光被照亮。
六丁神雷不可求,瞬间已过千年春秋。
在长安千门的曲江畔,柳色曾牵动金锁的记忆。
我在远方瞻仰,泪水涟涟,苍梧之鸟哀鸣,满含忧愁。

注释

太霄帝君:道教神话中的神仙。
寿丘:道教中的仙山。
灵篆:道教符篆,象征仙道之书。
鸾虬:神话中的瑞鸟和龙。
八极:古代指天地四方。
赤符羽盖:象征权力的神物。
神机:非凡的智慧。
罳罘:古代宫殿的帷幕。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兰亭:著名的书法圣地。
禊事:古代的一种祭礼。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神将。
长安:古都,这里指唐朝长安。
金□□:可能指贵重的饰品或象征权势的物品。
涕泗:眼泪和鼻涕,形容极度悲伤。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常与悲愁相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赞美之作,以徽宗皇帝临摹《兰亭序》为背景,展现了皇室对书法的尊崇以及作品的非凡魅力。诗中描绘了太霄帝君(可能象征徽宗)在仙境中得到灵感,降下神迹般的书法,其技艺超凡,仿佛日月星辰孕育出的艺术瑰宝。他亲自挥毫,字势雄健,连萧统这样的选家也赞叹不已,认为其价值超过寻常。

诗中提到的"藿羹"与"罗珍羞"形成对比,暗示兰亭序的高雅与民间的粗陋,而"珷玞遗琳球"则比喻其书法之美如美玉般珍贵。皇帝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被形容为欲扶持北斗,写出的字迹犹如斜月照耀琼楼,令人瞩目。六丁雷电般的技艺难以企及,这一瞬间的创作却跨越了漫长的历史。

最后,诗人感慨于长安曲江边的柳色,似乎还残留着往昔的繁华,而今日远观,不禁涕泗横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艺术永恒的感慨,以及对徽宗书法的深深敬仰。"苍梧叫"可能是借鸟鸣表达哀思或怀念,增添了诗的悲壮情感。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一幅书法杰作的深情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

帝宣和之太平兮,忻朝野之多娱。

伟楚臣之托辞兮,侈肆笔之特书。

猗百工之精能兮,璨玳轴而金朱。

宛百年其如砥兮,方日卷而霞舒。

维宸笔之天纵兮,臣固不得而议也。

若一艺之必极其致兮,亦盛时之细也。

彼舞衣与竹矢兮,犹三代之秘也。

知苟且之为无兮,亦可观其治也。

在本始与地节兮,汉室称为中兴。

岂尚方之工萃兮,反有愧于西京。

纷天葩其在前兮,晃银海其欲眩。

缕黄金以为饰兮,骇万态而千变。

双龙宛其在轴兮,森毛发以骨寒。

历溽润与埃尘兮,曾不可乎犯干。

巫咸下招兮,天门詄荡。

臣得而藏兮,徒慨叹以兴想。

鸾翔龙翥兮,太平之踪。神睒鬼哭兮,太平之工。

五陵松柏兮,萧萧秋风。此赋之传兮,与天无穷。

形式:

徽宗皇帝读阁支降御笔赞

昭回之秘天所示,风行雷厉动一世。

独持八柄昭驭贵,驭贵驭富抑其细。

百年史牒记金匮,木脚东廊果何地。

谁从六阁得幅纸,朱书旁行俨如此。

贵珰日月书纸尾,宛如宣和见宣底。

参稽天笔良不类,恭览比方三叹喟。

王蔡诸臣真可罪,区区球补虮虱耳。

汴都徬徨尘未洗,此帖间行来万里。

大书尊尧诋王氏,责以格君法当尔。

奸谀直笔诛既死,愿以所书裨太史。

形式:

魏邦达圣训帖赞

意有不可,束带之立弗与也。

事所当尽,杭苇之急弗顾也。

诗不云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览此遗墨,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而考古义于原隰矣。

再拜什袭,噫吾何执。

形式:

二苏文登趋阙二帖赞

文字之祥,厥有原委。父师昆弟,以及诸子。

文兮斜川,道兮颍水。以文贯道,一家济美。

施及翰林,特游戏耳。于风味中,亦复是似。

以坡为骨,以颍为髓。苏门之英,来者视此。

形式: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