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古重此日,今人那得违。
菊迟知岁闰,酒贵念人饥。
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
尚忆少年乐,惊呼人尽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九日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重视,以及在战乱或饥荒年代人们无法尽情庆祝的感慨。"从古重此日"表明古人对重阳节的看重,而"今人那得违"则揭示了现实中的无奈,因为时局艰难,人们难以遵循习俗。"菊迟知岁闰,酒贵念人饥"通过菊花的开放和酒价的上涨,暗示了岁月更迭和民生疾苦。诗人感叹"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表达出个人的安慰与思乡之情,同时"尚忆少年乐,惊呼人尽非"则流露出对往昔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周围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过去的追忆。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早岁寡欢意,衰年仍病缠。
客居逢九日,斗酒破千钱。
萸菊惊秋晚,儿孙慰目前。
登高懒不出,多酌任颓然。
瓢尊空挂壁,九日若为欢。
白发逃无计,黄花开已阑。
酒悭惭对客,风起任飘冠。
赖有陶翁伴,贫居得自宽。
昔忝衣冠旧,今从野老游。
篱根菊初绽,瓮面酒新刍。
不负重阳节,都无举世忧。
人生定谁是,万事本悠悠。
河朔今将到,山阳近欲行。
老怀惊聚散,一酌慰平生。
陋巷连墙久,长淮照眼明。
到官纷讼牒,应忆此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