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墓诗

当年一弃会稽侯,大墓烟芜锁别愁。

惆怅不逢郎衣锦,至今粉骨尚含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羞墓诗》由宋代诗人周邠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融合,展现了对古代人物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句“当年一弃会稽侯”,开篇即点出故事的主角——会稽侯,暗示其曾有过辉煌的过去,然而“一弃”二字透露出其最终的落寞与失落。接着,“大墓烟芜锁别愁”一句,以“大墓”象征会稽侯的归宿,而“烟芜”则渲染出一片荒凉与寂寥,将主人公的离世与后世的遗忘交织在一起,锁住了无尽的别离之愁。

“惆怅不逢郎衣锦”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这里“郎”可能指会稽侯的伴侣或仰慕者,而“衣锦”则象征着荣耀与成功。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会稽侯未能在生前实现其理想抱负的遗憾,以及对其身后无人能理解或怀念其功绩的哀伤。

最后一句“至今粉骨尚含羞”,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粉骨”既可理解为会稽侯的遗骸,也可象征其未竟的事业或理想。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会稽侯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未完成之事仍被世人铭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承载着某种羞愧或遗憾的情绪。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会稽侯的个人命运,也触及了历史人物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羞墓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9)

周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元丰中为溧水令,官至朝请大夫、轻车都尉。苏轼多与酬唱

  • 字:开祖
  • 籍贯:杭州钱塘

相关古诗词

箫台山

簇簇峰峦遍四围,神仙旧隐叹今非。

溪中不见金沙出,山外空惊白鹤飞。

石上瀑泉清照眼,竹间岚气冷侵衣。

王箫声断人何处,千古烟云锁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白石山(其一)

赏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异人寰。

岩前羽客寻黄鹤,涧下樵人放白鹇。

路入洞门纡五锁,云盘石径叠三关。

窑间犹有仙翁灶,忆昔丹成炼九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白石山(其二)

登山踏遍万千峰,直到青云第一重。

路僻频惊来瑞鹿,洞深还见挂苍龙。

偶穿白石寻黄石,却倚青松慕赤松。

日脚西垂促归兴,巾车无复更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云岩禅寺

石城岭下白莲宫,天柱峰前碧玉丛。

误入蓬瀛知有路,回看图画恨无功。

平霞列嶂堆苍黛,飞瀑寒岩挂断虹。

眼底更无尘一点,霅川休说水帘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