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雨五阅月,谁鞭阴石向很山。

我今客游二百里,真州僧舍掩松关。

维时季商律无射,肃霜纳火细菊斑。

夜静薄寒拥衾卧,忽然挥汗热面颜。

阿香唤汝推雷车,殷殷雷鸣盈清湾。

初疑江边巨艘发,诘朝骤雨声峥潺。

翻盆三日不复止,慧门丈室苔斑斓。

寒花幽草俱漂没,惟见阶下水潺湲。

老夫顾此情怀恶,客居幸得半日閒。

呼童邻家赊美酒,其踞一醉气疏顽。

明晨冲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苍天连续五个月不下雨,是谁驱赶阴云到高山边。
如今我客居他乡两百里,真州寺庙深藏松林间。
此时正值秋季,无射音律,寒霜中菊花点点斑斓。
夜晚寂静,微寒拥被而眠,忽然间满面发热汗如雨。
阿香叫你推雷车,轰隆隆的雷声回荡在清澈的河湾。
起初以为江边大船启程,清晨突降大雨声势浩大。
大雨倾盆三天不停歇,慧门寺内丈室长满青苔斑斓。
寒冷的花朵和幽深的草木都被淹没,只有台阶下的流水潺潺。
我对此情此景心生厌恶,暂居异乡能有半天闲暇。
唤来童子向邻居赊借好酒,只想一醉解千愁,性情疏狂。
明日早晨冒雨去拜访杨子,妻子儿女还在等待米粮归还。

注释

皇天:指上天。
阅月:经过多月。
阴石:象征乌云的石头。
很山:高峻的山。
季商律:秋季的音乐节律。
无射:古代十二律之一,代表秋天。
肃霜:秋霜。
薄寒:轻微的寒意。
阿香:女子名字,可能为仆人。
雷车:比喻打雷的声音。
峥潺:形容雨声急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秋雨给农民带来的困扰和忧虑。开篇“皇天不雨五阅月”表现了长久的干旱,紧接着“谁鞭阴石向很山”则是说到了连阴石都要鞭策前往遥远的山中寻找水源的艰难。诗人随后写到自己客居二百里之外的地方,真州僧舍前掩松关的景象。

“维时季商律无射”是说到了秋天的寒意渐浓,而“肃霜纳火细菊斑”则形容了室内点起篝火取暖的情景。夜晚静谧中,诗人感到一阵冷意,但随即又挥汗热面,表现了身体和心情上的不适。

接下来的“阿香唤汝推雷车,殷殷雷鸣盈清湾”可能是在说秋雨中的雷声,而“初疑江边巨艘发,诘朝骤雨声峥潺”则是对夜晚突然来临的暴雨声音的描写。随后的“翻盆三日不复止,慧门丈室苔斑斓”表现了连绵不断的秋雨给屋顶和庭院带来的影响。

诗中还通过“寒花幽草俱漂没,惟见阶下水潺湲”来描写大雨后的景象,显示出自然界的变化。最后,“老夫顾此情怀恶,客居幸得半日閒”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秋雨所带来的困扰和个人情感上的不快。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前后环境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力量无奈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深切关注。在最后,诗人呼唤童仆去邻家借酒,一醉方了心中之忧虑,而“明晨冲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则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方靖民杨巨源携樽过余寓斋小饮

入门携酒铛,慰余羁旅情。

旧事殷勤说,新诗刻苦成。

雨馀秋转丽,霜后水初清。

尽日饶佳趣,休辞醉月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高舍人使岭南

西掖官曹近,南溟道路遥。

使星将渡汉,仙棹乍乘潮。

柳映灵和折,梅依大庾飘。

江帆风淅淅,山馆雨萧萧。

陆贾真迂阔,终童久寂寥。

送君何限意,把酒一长谣。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赠真州僧宏明僧姓萧全椒人余从母之子也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

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

弱冠父终天,患难从兹始。

穷途久奔驰,携家复转徙。

吁嗟骨月亲,音问疏桑梓。

今年游真州,兰若寄行李。

中有一比邱,闻我跫然喜。

坐久道姓名,知为从母子。

家贫遭飘荡,耶娘相继死。

伯兄去东粤,存殁不堪拟。

仲兄远佣书,遥遥隔江水。

弱妹适异县,寡宿无依倚。

兄弟馀两人,流落江之涘。

髡缁入空门,此生长已矣。

哽咽语夜阑,寒风裂窗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赋得风光草际浮

宿露依芳草,春郊古陌旁。

风轻不尽偃,日早未晞阳。

耿耿依平远,离离入望长。

映空无定彩,飘径有馀光。

飐若荷珠乱,纷如爝火飏。

诗人多感物,凝思绕池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