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喜继于悲锦水东,还乡仙骑却寻嵩。

再烧良玉尧云动,方报深恩绛帐空。

远道灵輀春欲尽,乱山羸马恨无穷。

他年必立吾君侧,好把书绅荅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喜悦接踵而至在悲伤之后,如锦水东流不息,我期待着回归故乡,仙人般的骑行寻找嵩山的踪迹。
再次燃烧起珍贵的玉石,如同引发尧云翻腾,此刻才深深感激,那曾经教诲的绛帐已空无一人。
长途跋涉中,春天即将逝去,我在乱山中骑着瘦弱的马,满心遗憾无尽延续。
未来某日,我必定能在君王身边效力,那时定会手握书卷,以文才回应您的公正无私。

注释

喜继于悲:喜悦接踵而至在悲伤之后。
锦水东:比喻悲伤后的希望。
仙骑:形容归乡的期待。
寻嵩:寻找嵩山,可能象征归乡或寻求智慧。
良玉:珍贵的玉石,象征美德或才华。
尧云:古代神话中的祥瑞之云,此处指高尚的期望。
绛帐:古时学宫中的红色帷帐,代指教育和师恩。
空:空无,表示师恩已逝。
远道:长途。
灵輀:灵车,用于运载死者。
春欲尽:春天将要结束。
乱山:形容山路崎岖。
恨无穷:遗憾无尽。
吾君侧:在我君王身边。
书绅:书卷,也指学问。
荅至公:回应公正无私的人,此处可能指回报恩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天告别赴任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喜继于悲锦水东”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转悲为喜的情感转变。这里的“锦水”,可能是指某个地方,但在此处更多地代表了美好而又不得不离开的地方。

“还乡仙骑却寻嵩”则描绘出朋友返乡的景象,通过“仙骑”的形象,使人联想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却寻嵩”,则是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再烧良玉尧云动,方报深恩绛帐空”两句,更进一层地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通过“再烧良玉”,传递出一种仪式感和对朋友离别的不舍。而“方报深恩绛帐空”则暗示了一种深厚的情谊,这里的“绛帐空”可能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回忆或者是期待。

“远道灵輀春欲尽,乱山羸马恨无穷”两句中,“远道”和“乱山羸马”,均描绘出一种遥远而又复杂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的渴望和不舍。

最后,“他年必立吾君侧,好把书绅荅至公”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和期待。这里的“他年”,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天,而“必立吾君侧”,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一种坚定承诺;“好把书绅荅至公”则可能暗示着一种希望能够共同研讨学问,以至于公正无私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春送禅师归闽中

春色满三湘,送师还故乡。

穿霞逢黑鴥,乞食得红姜。

大化宗门辟,孤禅海树凉。

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春晚访镜湖方干

幽居湖北滨,相访值残春。

路远诸峰雨,时多擉鳖人。

蒸花初酿酒,渔艇劣容身。

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更无人望青山立,空有帆冲夜色来。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

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晚寄卢使君

满郭春如画,空堂心自澄。

禅抛金鼎药,诗和玉壶冰。

白雨飘花尽,晴霞向阁凝。

寂寥还得句,因寄柳吴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