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十景(其二)仙亭暖翠

元君吴老皆升真,民怀被德为斯亭。

和烟芳草连天碧,笑日仙花满树春。

前后古阴迎蓊郁,远近琅玕森玉立。

祥风静定不见寒,凤尾婆娑暄暖日。

形式: 古风

翻译

元君吴老都已羽化成仙,百姓感念他们的恩德,为此建造了这座亭子。
绿意盎然的芳草与天边的烟雾相连,阳光下仙花盛开,如同春天般繁茂。
亭前亭后都是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远处的琅玕树如玉一般挺立。
和煦的祥风吹过,带来宁静,感受不到丝毫寒意,只有凤凰尾羽般的花朵在温暖的阳光下婆娑摇曳。

注释

元君:指神仙或有威望的人。
升真:羽化成仙。
被德:受到恩惠。
斯亭:这座亭子。
和烟:与烟雾融合。
仙花:神话中的仙人之花。
满树春:花开满树,如春景般美丽。
古阴:古老的树荫。
蓊郁:茂盛繁密。
琅玕:神话中的一种美玉,此处比喻树木。
祥风:吉祥的风。
婆娑:轻盈摇曳的样子。
暄暖:温暖舒适。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仙境般的场景,以"仙亭暖翠"为主题,展现了元君吴老两位高人已经羽化登仙,他们的德行在当地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人们建造了一座亭子来纪念他们。"和烟芳草连天碧",形象地写出亭子周围青草如茵,与袅袅炊烟相映成趣,一片碧绿连绵;"笑日仙花满树春",则通过盛开的仙花,传递出春天的气息和欢乐的氛围。

亭子四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前后古阴迎蓊郁",显示出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和谐;"远近琅玕森玉立",琅玕比喻树木繁茂,犹如美玉般挺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景象。最后两句"祥风静定不见寒,凤尾婆娑暄暖日",描绘了和煦的祥风吹过,使得整个环境温暖宜人,连凤凰尾羽也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增添了神秘而祥瑞的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仙亭周围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且充满生机的仙境图景,充分体现了谢枋得的诗才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书林十景(其九)宝应朝阳

古阴寂寂人踪稀,一泓凝碧环招提。

洪音清韵系风雨,山鸣谷响声迟迟。

昧爽初分天欲晓,岚气升腾迷木杪。

金乌鼓翼海色红,烁醒林中正栖鸟。

形式: 古风

赠相士吴楚峰

世乱异人出,高者为神仙。

方术皆救世,可知愚与贤。

喜君风鉴别,妙处不可传。

著眼看福人,要识太平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

好怀一时开,乾坤清可掬。

相携尘外游,此乐岂我独。

扫开松上云,恐有鹤来宿。

爽气逼斗牛,何待蜀仙卜。

独怜天心劳,千岁几剥复。

沧海有红尘,不见虚舟覆。

问信安期生,何年枣当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二三)

进无前,退无后。毫发参差,便成窠臼。

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