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竺寒泉夜月明,洞深曾听两三声。
秋风木叶图中见,比似前回太瘦生。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天竺之下的寒泉在月光下发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诗人通过“洞深曾听两三声”表达了对这份宁静的体验和欣赏。接下来,“秋风木叶图中见”则将视线转向一幅画作,画中的秋风吹动着树叶,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景象。“比似前回太瘦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此番景致与往昔相比之下的感慨,或许是对于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每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仙人朝去莫知还,野色风光一草庵。
少室何妨高索价,莫教轻指作终南。
绿芜红叶照秋明,白雁孤飞我独行。
谁识草堂穷杜老,江南江北正关情。
紫极秋声竹满轩,一尘飞不涴琴樽。
白云自逐秋风去,卧看青山懒出门。
少年曾读在原诗,忽见飞鸣傍竹枝。
忆著江南好兄弟,岁寒风雪欲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