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自见轩

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

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仿佛在繁杂的世事中寻找一片净土。接着,“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高远,以及其对世俗的超脱。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描绘了僧人在清晨时分,静坐窗前,翻阅经书,耳边传来五月山林中的杜鹃啼鸣,这一场景既充满了禅意,又富有自然之趣。最后,“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表达了诗人虽已摆脱俗世烦恼,但往昔习气仍难完全消除,于是常在墙壁上抄录陶渊明的诗歌,以此作为自我修行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清大师还姑苏塔其师骨石吊之兼简其弟

闻说高怀照雪霜,道容一见自清凉。

今随生死晦心月,空使湖山蔼德香。

故纸不堪看竹笼,凝尘那忍拂绳床。

安门弟子真持远,独为斯人未始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闽僧不食已四十年赠之

银发齐眉衲半肩,相逢古寺独欣然。

自云出岭三千里,人见空馀四十年。

拟欲就君求此术,预忧临食必流涎。

何如万事随缘过,饥即须餐困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祐五年秋尝宿独木为诗以自遣今复过此追旧感叹用韵示超然二首(其一)

独木江头缆客船,暮江秋色两依然。

落霞片段红绷水,危岫参差碧挂天。

名利到头成底事,田园归得是何年。

峥嵘壮志消磨尽,满目西风只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祐五年秋尝宿独木为诗以自遣今复过此追旧感叹用韵示超然二首(其二)

踪迹漂流不系船,旧游曾到意茫然。

玉笙哀怨初凉夜,秋月婵娟落木天。

往事已嗟如昨梦,壮怀无复似当年。

炉峰当眼空相向,因念区区想见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