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梵琮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太白禅师的形象和修行理念。首句“太白禅师,全无伎俩”,暗示禅师并不依赖外在技巧,而是依靠内在的悟性。接着,“一锡飞来,占断千嶂”象征禅师的智慧如飞锡般穿透重重障碍,直指本心。
“以中心树,建立圣像”比喻禅师以自己的内心为根本,如同在心中树立起神圣的佛像,强调内在修行的重要性。接下来,“合水和泥,根生土长”进一步说明禅修的过程就像泥土中的种子,自然生长,无需外力塑造。
“不用换骨脱胎,不须起模打样”表达了禅宗主张的自然解脱,不必经历外在形式的改变,只需真实面对自我。最后,“一段真实身心,脑后圆光万丈”描绘出禅师内心光明,达到了身心合一的极高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禅师的内在修为和直指人心的智慧,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在体验和实证佛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