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

一即多,多即一,毗卢顶上明如日。

也无一,也无多,现成公案没殽讹。

拈起旧来毡拍板,明时共唱太平歌。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慧琳所作,名为《偈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禅宗中的“一即多,多即一”的概念,表达了一种超越形式与数量的真理观。诗人以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喻,说明真理如同太阳般明亮,无论是一还是多,都是同一真理的不同显现。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真理的普遍性和无差别性,指出在真理面前,无论是“一”还是“多”,都只是表象,实质上并无分别。这体现了禅宗中追求心性的平等和超越世俗观念的思想。

最后两句“拈起旧来毡拍板,明时共唱太平歌”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比喻,暗示在理解了真理之后,人们可以共同欢唱,享受和谐与安宁的生活。这里的“毡拍板”可能象征着敲击乐器,而“太平歌”则代表了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禅宗中关于真理、平等和和谐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

释慧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二首(其一)

五凤楼脱问洛阳,金鞭遥指御街长。

春风是处华争发,游子年年忆故乡。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古二首(其二)

赤体更无藏隐处,黄龙未语先分付。

若将见解上门来,他家自有通霄路。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呈泐潭草堂清禅师偈三首(其一)

不识烦恼是菩提,若随烦恼是愚痴。

起灭之时须要会,鹞过新罗人不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呈泐潭草堂清禅师偈三首(其二)

不识烦恼是菩提,净华生淤泥。

人来问我若何为,吃粥吃饭了洗钵盂。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