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说巡边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端拱恢复了古代礼服,胸怀大志统治远方。
重要官员弘扬教化,武器装备安定边疆。
任命将领安抚边境,宏大策略出自朝廷。
宰相进入军事帐幕,文官重臣振兴文昌。
贵族胄裔辅佐韩国君主,华族后裔支持汉王。
茂先羞愧于知识广博,平子谦逊于文章才华。
竭尽忠诚辅佐时政,战场上抵御敌寇。
大军逼近北方原野,战车疾驰奔赴战场。
乐队鼓舞异族,旗帜飘扬超过洛阳。
云台之上赞美功绩,今日更留下美好风尚。

注释

端拱:恭敬稳重的姿态。
垂裳:古代帝王的服饰象征。
股肱:比喻辅佐的重臣。
戈剑:兵器,象征战争。
命将:任命将领。
绥边:安抚边境。
三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宰相。
八座:高级文官。
匡:辅助,纠正。
韩主:可能指韩国或韩国的君主。
茂先:可能指学者或历史人物。
博物:学识渊博。
平子:可能指文学家。
尽节:尽忠尽力。
恢时佐:辅佐时代发展。
输诚:献出真诚。
鼓吹:乐队演奏。
旌轩:旗帜车辆。
云台:表彰功臣的场所。
贻芳:留下美好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古代军事活动和边塞生活的宏伟画面。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怀。

诗中“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将军出征前的庄重姿态和他对遥远边疆的深沉思念。"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则展示了将领在军事训练上的严肃与坚定,以及他手持武器镇守边疆的坚毅形象。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表达了将军受命安抚边境、展现英雄气概的情景。接下来的"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则透露出军中对将领的尊崇和庆祝胜利的氛围。

诗人通过"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一句,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将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则是对历史英雄与文学才能兼备的人物表示敬意。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表达了忠诚和勇敢的精神,以及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描绘了战争前夕军队集结、准备出征的紧张气氛。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则以激昂的乐声和飘扬的旗帜形象,再次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胜利。最后,"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表达了诗人对将领过去功绩的赞颂,以及对他未来又将创造辉煌成就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雄将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边疆安定与民族团结的重视。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途经华岳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彷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喜雪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霙。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

因此谢功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游兴庆宫作

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馀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务本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