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存仁

一鸟方北来,一鸟却东飞。

夫岂巧为避,羽短风迫之。

方春游郡城,子有越上期。

及今会吾里,而我复差池。

常时隔远道,暌乖固其宜。

岂意两相接,反更事多违。

畏尘念弹冠,惧垢愿浣衣。

士有交臂失,如何弗予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许存仁的分离之情。首二句以对比手法,写一只鸟儿向北飞去,另一只却向东飞回,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方向。诗人并未刻意避开离别,而是因为自身的条件(羽翼短小)和外界环境(强风)所迫。接着,诗人提到春天在郡城游玩时,曾期待与友人相聚,但如今自己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诗中表达了对距离遥远、难以经常见面的遗憾,以及对尘世纷扰和污垢的忧虑,希望能尽快摆脱这些困扰,回归简朴生活。诗人感叹,即使两人曾经有机会相遇,现实中的诸多变故反而使他们无法顺利相会。最后,诗人流露出对失去友情的深深惋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和自身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杨本初见访别后却寄

有客越中来,衣带越溪雨。

既来还遽辞,耿耿不得语。

譬如东轩月,偶此成宾主。

浮云一与期,清光无定所。

出门复入门,怅望夜将午。

几向雨来时,念子溪之浒。

事违人已衰,别多心更苦。

朝来数鬓丝,近复添几缕。

形式: 古风

答李宁之

涸鳞思赴海,倦翮念归山。

如何远游客,岁久不知还。

世涂方扰扰,豺虎尚为患。

久嫌军务劳,翻羡为客閒。

夜雨滴愁梦,晨风飒颓年。

丈夫虽耿介,亦或多苦颜。

而我承结邻,独喜相追攀。

未坚金石交,已枉瑶华篇。

时时感嘉贶,相视两悽酸。

岂不欲为答,情深谅难宣。

形式: 古风

丁酉除夕效陶体

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

一岁只今宵,胡能不心惊。

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

其生竟几何,倏忽已颓龄。

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

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

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

儿女方在侧,樽酒亦既盈。

今我不为乐,后此欲何成。

笑歌东轩下,且遂陶性灵。

形式: 古风

陪钟伯纪游溪南山

一春苦昏垫,今晨收宿霏。

因忆谢公语,出游娱清辉。

溪流深可厉,草露泫未晞。

林木相映蔚,时禽递鸣悲。

佛庐已高据,鸟道方仰窥。

危峰枕楼阁,细竹拥阶基。

窈窕趋南征,徘徊款东扉。

倚阑眺悬瀑,企槛引松枝。

地僻虑自澹,身閒意无违。

此理谁识察,悟心惟朋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