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次洺州憩漳上

漠漠春风里,茸茸绿未齐。

平田鸦散啄,深树马迎嘶。

地入河流曲,天随日去低。

高城已在眼,聊复解轻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在春风吹拂的广阔原野上,草木还未完全变绿。
田野上的乌鸦分散觅食,树林深处传来马儿的嘶鸣声。
弯曲的河流映衬着地面,天空随着太阳的下沉逐渐降低。
遥望远方的高城已在眼前,姑且放下心中的重负。

注释

漠漠:形容春风浩渺或原野辽阔。
茸茸:形容草木初生、柔软的样子。
鸦散啄:乌鸦分散地寻找食物。
马迎嘶:马匹在树林中迎接到来,发出嘶鸣声。
河流曲:河流蜿蜒曲折。
日去低:太阳落下,天色渐暗。
高城:远处的高耸城墙。
轻赍:轻松的心情或负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开篇“漠漠春风里,茸茸绿未齐”两句,勾勒出大地回春的景象,春风轻拂,万物复苏,但绿意尚未完全铺展开来,表现了初春时节的生长状态。

接着“平田鸦散啄,深树马迎嘶”两句,以动人的场景刻画出农村的宁静与生趣。平坦的田野上,乌鸦散步觅食,而远处的深树中传来了牵绊在树下的马儿嘶叫的声音,这些生动的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和谐的自然环境之中。

“地入河流曲,天随日去低”两句,则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描写了大自然。诗人通过对山川、日影变化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情怀。

最后,“高城已在眼,聊复解轻赍”两句,似乎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目的地——高城,有一种既期待又不急不躁的心境。这里的“轻赍”一词,用得极为贴切,传达了一种从容自如的情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脱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将至丹阳寄表民

晓马骎骎路阻脩,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馀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将赴南徐任游茅山有作

丹阳太守意如何,先谒茅卿始下车。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馀。

回寻灵药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

不用从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仙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度麾岭寄莘老

区区随传换冬春,夜半悬崖托此身。

岂慕王尊能许国,直缘毛义欲私亲。

施为已坏生平学,梦想犹归寂寞滨。

风月一歌劳者事,能明吾意可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