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翠毛丹觜乍教时,终日无寥似忆归。
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鹦鹉作为主人公,以其特有的翠绿羽毛和丹红色的嘴喙展现其活泼可爱的一面。"乍教时"表达了鹦鹉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而"终日无寥似忆归"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或故乡的思念之情,似乎即便在与鹦鹉嬉戏中,也无法摆脱心中的那份牵挂。
接下来的两句"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则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诗人通过鹦鹉的行为,反映出世间的人们如何在华丽的外表下进行着无谓的是非之争。这里的"金笼"不仅象征着高贵与奢侈,更暗示了一种被囚禁和限制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鹦鹉天真模仿与人类复杂是非,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纯真的向往。
不详
唐昭宗朝文章供奉,诗一卷。(出《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四)
论道穷心少有朋,此时清话昔年曾。
柿凋红叶铺寒井,鹄坠霜毛著定僧。
风遰远声秋涧水,竹穿深色夜房灯。
出门尽是劳生者,只此长闲几个能。
拂局尽消时,能因长路迟。
点头初得计,格手待无疑。
寂默亲遗景,凝神入过思。
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
冷落官资不畏贫,司曹且共内官分。
步量野色成公案,点检樵声入奏闻。
陵庙路因朝去扫,御炉香每夜来焚。
碑寒树古神门上,管得无穷空白云。
物象远濛濛,周回极望中。
带烟千井树,和磬一楼风。
月色寒沈地,波声夜飏空。
登临无限趣,恨不与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