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秀才还蜀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宁愿做父母眼中的孝顺儿,就像舅舅眼中的好外甥。
离别的道路经过繁花如画的县城,返回家乡时进入了繁华的锦官城。
远望山色与青色边塞似乎断绝,江水向着白云方向平缓流淌。
何时能有机会献上诗赋,贤明的君主会记起我这个长卿。

注释

宁亲:宁愿亲近父母。
令子:孝顺的儿子。
似舅:像舅舅一样。
贤甥:好外甥。
别路:离别的道路。
花县:花团锦簇的县。
还乡:回到家乡。
锦城:代指成都,古称锦官城。
山临:山峦靠近。
青塞:青色的边塞。
断:断绝,此处指山与边塞相接之景。
江向:江水流向。
白云平:白云覆盖的平原。
献赋:古代士人向朝廷献诗文以求仕进。
何时:什么时候。
至:到达,此处意为实现。
明君:贤明的君主。
长卿:诗人自称,此处指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严秀才还蜀》。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和内心的感慨。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亲切而尊敬的关系,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被送别者的深厚情谊和高贵评价。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则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花县”、“锦城”都是对故乡美好风光的描写,也隐含着对严秀才归乡之旅的美好祝愿。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这两句则是送别时所见景物的描述。诗人通过这番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友人的离去而产生的情感波动和对远方美好的想象。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严秀才未来的期盼和祝福。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早日传到尊贵的主上手中,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这位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与孤寂。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岐州源长史归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张五諲归宣城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