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
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
这首诗名为《黄耳冢》,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诗人以黄耳传信的典故,寄寓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筠筒音断水云村"描绘了信使黄耳传递的音讯中断,消失在偏远的水云深处的村落,暗示了消息的难达。"吠入空林枸杞根"则通过犬吠声穿透寂静的森林,落在枸杞丛中,进一步渲染出孤独与寂寥的氛围。
诗人接着表达自己的境况:"我亦天涯音信杳",表明自己身处异地,与亲人的联系同样断绝,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最后,诗人借卢令的诗篇来寄托哀思,"卢令诗在为招魂",暗示通过诗歌来召唤远方的灵魂,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助黄耳的典故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孤独无依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具有浓厚的怀旧和哀悼之情。
不详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日澹梧枝洞锁苔,人间矰缴几惊猜。
九苞自是冲霄物,曾为箫韶一出来。
谁卓孤峰紫翠巅,流泉一脉到宫前。
却怜千尺擎天柱,不拄东南半壁天。
云湿林腥隐石扉,不知何代有龙归。
却疑此洞元无底,下挟沧溟作雨飞。
客杖偶逢山鹤引,儒冠幸免野猿嗔。
吹来松气清人骨,为洗东华万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