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

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

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

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

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

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

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

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翻译

在水乡漂泊的家中,古老的渔村隐藏在花丛深处,我习惯了这样的浪迹天涯。
还记得那半面琵琶声,曾经湿润了我青色的衣衫。
没想到江面空旷,年华已晚,桃叶渡边又感叹自己的飘泊无依。
趁着兴致,酒醒后却发现身处山阴之地。
厌倦了世俗,不愿与同伴应酬,独自划船进入芦花丛中,寻找清净。
风轻轻吹过,暮雪如云般拖曳,我在寒冷的清水中独自垂钓。
追溯遥远的时光,误以为眼前是叶竹环绕的仙境。
原来这一切都是天上的太乙真人在作弄我。

注释

水国:水乡。
浮家:漂泊的家。
渔村:古老的渔村。
琵琶:古代弦乐器。
桃叶渡:地名,此处指代渡口。
飘零:飘泊无定。
山阴:地名,今浙江绍兴。
芦花:芦苇花。
俗客:世俗之人。
渺渺:形容风轻云淡。
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情景。"水国浮家,渔村古隐"一句,以淡定之笔勾勒出一个水乡渔人与世隔绝的宁静世界。"浪游惯占花深"则表明诗人对这种生活已然习以为常,对自然的美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接着,诗人提及往事:"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这里的琵琶不仅是乐器,更象征着过往的欢乐与情感的交流。而"曾湿衫青"则暗示了当时的情境或许是在雨中,或是因酒而湿,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一种描绘。

随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常观念:"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这里的江水和岁月流逝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无常,而"桃叶渡"则是一处美丽的景点,但诗人却感慨于其也承受不了时光的冲刷。

接下来,"因乘兴,醉梦醒时,卻是山阴"一句,则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哲学似乎是在追寻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快乐,而这种追求往往在醉酒和梦境中得到短暂的实现。

而"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逸的决心,他不愿再与世俗纠缠,将自己隐藏在自然之中,仿佛完全融入了大自然。

最后两句"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则表达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诗人仿佛在自然中找到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甚至达到了一种接近道家所说的仙境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然之美、时间之流逝和精神超脱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谢安棋墅

争棋赌墅意欣然。心似游丝扬碧天。

只为当时一著玄。笑苻坚。百万军声屐齿前。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旧游.过故园有感

记凝妆倚扇,笑眼窥帘,曾款芳尊。

步屧交枝径,引生香不断,流水中分。

忘了牡丹名字,和露拨花根。

甚杜牧重来,买栽无地,都是消魂。空存。

断肠草,伴几摺眉痕,几点啼痕。

镜里芙蓉老,问如今何处,绾绿梳云。

怕有旧时归燕,犹自识黄昏。

待说与羁愁,遥知路隔杨柳门。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忆旧游

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

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

秉烛故人归后,花月锁春深。

纵草带堪题,争如片叶,能寄殷勤。重寻。

已无处,尚记得依稀,柳下芳邻。

伫立香风外,抱孤愁凄惋,羞燕惭莺。

俯仰十年前事,醉后醒还惊。

又晓日千峰,涓涓露湿花气生。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忆旧游.寓毗陵有怀澄江旧友

笑铭崖笔倦,访雪舟寒,觅里寻邻。

半掩闲门草,看长松落荫,旧榻悬尘。

自怜此来何事,不为忆鲈莼。

但回首当年,芙蓉城里,胜友如云。思君。

度遥夜,谩疑是梅花,檐下空巡。

蝶与周俱梦,折一枝聊寄,古意殊真。

渺然望极来雁,传与异乡春。

尚记得行歌,阳关西出无故人。

形式: 词牌: 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