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树下禅师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

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

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

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长期行走居无定所,树荫之下便是参禅之地。
内心宁静无所执着,任凭岁月悠悠漫长。
虫与蛇共眠在山涧,草木一同经历风霜。
听闻南方人言讲,天台山上有座往昔的禅房。

注释

久行:长时间行走。
多不定:常常没有固定住所。
树下:树木之下。
禅床:修行打坐的地方。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心境平和。
心无住:心里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年年:每年,泛指时间的流逝。
日自长:日子自然地变长,也有时间感觉变慢之意。
虫蛇:昆虫与蛇类,这里泛指山野生物。
同宿涧:一起在山涧中过夜。
草木:草与树木,代指自然界中的植物。
共经霜:共同经历寒冷的霜冻。
已见:已经听说。
南人:南方的人。
天台:天台山,中国著名佛教圣地。
有旧房:存在着一座古老的房屋(此处指禅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自然界中的修行生活。"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表达了禅师长时间的流浪生活,最终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打坐冥想的场所。这不仅反映了古代僧侣寻求心灵寄托之地的情形,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则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心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寂寂"二字传递出一种深远的安静,而"心无住"则是禅学中常提到的观点,意指心灵不再被世间的欲望所困。"年年日自长"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冷漠态度,显示了诗人对于物是人非的超然。

接下来的"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更进一步描绘了禅师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情景。虫蛇与他同眠于山涧之中,草木与他共同承受严寒,这些生灵在诗人眼中都成为他的修行伙伴,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自然观和生命观。

最后两句"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则是对传闻中的天台山上有一座古老禅房的提及。这里的"南人"可能指的是来自南方的人,他们口述的消息成为了诗人的向往。这也许暗示了诗人对于更为深远、更为神秘的修行之地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禅师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赠不食姑

不食非关药,天生是女仙。

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

无窟寻溪宿,兼衣扫叶眠。

不知何代女,犹带剪刀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赠王道者

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

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

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

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兰若僧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赠李太守

几年为郡守,家似布衣贫。

沽酒迎幽客,无金与近臣。

捣茶书院静,讲易药堂春。

归阙功成后,随车有野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