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堂为玉轮上人题

千佛堂中千个佛,眼底诸君皆髣髴。

旁边突立千佛岩,绀朱剥落千年物。

寒风十月枯青嶂,短尾饥猴跳枝上。

毗卢帽子茶褐衫,道是堂头老和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千佛堂内千尊佛像的壮观景象,以及堂外自然与生物的生动画面。诗人袁宏道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堂内外的和谐共生之景。

首句“千佛堂中千个佛”,直接点明了佛堂的规模与庄严,千尊佛像排列其中,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宏伟的氛围。接着,“眼底诸君皆髣髴”一句,巧妙地将观者融入这千佛之中,仿佛每个人都能在佛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内心的共鸣。

“旁边突立千佛岩,绀朱剥落千年物。”描述了佛堂旁的千佛岩,岩石上残留着古老的色彩,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寒风十月枯青嶂,短尾饥猴跳枝上。”转而描绘了秋季的山林景象,寒风中,山峦裸露着枯黄的植被,一只饥饿的猴子在树枝间跳跃觅食,这一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适应性。

最后,“毗卢帽子茶褐衫,道是堂头老和尚。”通过描绘一位穿着毗卢帽和茶褐色僧袍的老和尚,进一步深化了佛堂的宗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老和尚智慧与修行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千佛堂的壮丽与自然界的生机,还蕴含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刻思考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般若禅人晓禅味,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形式: 古风

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

西林禅人东林弟,朝作新诗暮作偈。

将禅比诗不争多,色里胶青水中味。

室中枯坐一绳床,窗风吹出沈香气。

形式: 古风

集张园分得对字

秋芳老尽枯香在,缸花夜煖朱丝佩。

洞庭橘子割霜寒,碧碗青盘雅相对。

钓月半窗吐薄晖,长眉小史换宫衣。

金炉火急焦声碎,杯面鱼珠点点飞。

形式: 古风

步小修韵怀景升

江涛日夜锁梅冶,长髯仙人在其下。

歌楼夜雨蜡灯红,袖压金厄点筹马。

箧中时有青铜泪,宾客无欢神色醉。

欲将心腹苦干人,前门投刺后门避。

世人眼塞开元钱,郡能读得贞观字。

百万抛来李白穷,十千唾手袁羊戏。

沟水至清河至浊,汉宫不重东方朔。

火池老尽垂天翼,斥鴳公然乘羊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