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其一)

妙年收贾傅,白首贵王阳。

志气文章在,功名岁月长。

遗孙依旧德,故吏满诸方。

河朔三持节,斯民定不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年轻时就受到贾谊般的赏识,晚年更显王阳般尊贵。
他的志向和才学永存,功绩与名声流传久远。
孙子承继了他的美德,旧部遍布各地。
他在河朔多次担任要职,百姓必定铭记于心。

注释

妙年:青年时期。
贾傅: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
白首:老年。
王阳:王阳,可能指王莽,东汉时期的人物。
志气:志向和气概。
文章:学问和才华。
功名:功绩和声誉。
岁月长:时间长久。
遗孙:子孙后代。
依旧德:保持良好的品德。
故吏:过去的下属或官员。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三持节: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古代官员持有符节象征权力。
斯民:这里的人民。
不忘:不会忘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好友王君贶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王君贶一生功业和品德的敬仰与怀念。首句"妙年收贾傅",称赞王君贶年轻时就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如同古代名臣贾谊一般早有建树。"白首贵王阳"则描述了他一生的成就,即使到了老年,地位仍然尊贵,如同汉代的王阳一样。

"志气文章在"进一步赞扬他的才情和坚韧的志向,他的文章必定充满力量和智慧。"功名岁月长"强调了他的仕途生涯漫长且富有成就。"遗孙依旧德"表达了对王君贶子孙后代能继承其美德的期许,"故吏满诸方"则反映出他在地方上深受旧部和百姓的尊敬。

最后两句"河朔三持节,斯民定不忘",提到他在河朔地区多次担任重要职务,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人们将永远铭记他的恩德。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王君贶的一生,既赞美了他的个人品质,也肯定了他的政治影响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侯家玉食绣罗裳,弹丝吹竹喧洞房。

哀歌妙舞奉清觞,白日一醉万事忘。

百年将种存慨慷,西取庸蜀践戎羌。

战袍赐锦盘雕章,宝刀玉玦馀风霜。

天孙渡河夜未央,功臣子孙白且长。

朱门甲第临康庄,生长介胄羞膏粱。

四方宾客坐华堂,何用为乐非笙簧。

锦囊犀轴堆象床,竿叉连幅翻云光。

手披横素风飞扬,长林巨石插雕梁。

清江白浪吹粉墙,异花没骨朝露香。

挚禽猛兽舌腭张,腾踏騕袅联骕骦。

喷振风雨驰平冈,前数顾陆后吴王。

老成虽丧存典常,坐客不识视茫洋。

骐驎飞烟郁芬芳,卷舒终日未用忙。

游意淡泊心清凉,属目俊丽神激昂。

君不见伯孙孟孙俱猖狂,干时与事神弗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五)

西湖虽不到,甘井窃馀凉。

三伏罢饮酒,桂浆携一觞。

冠者五六人,起舞互低昂。

人生有离合,此欢未易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四)

身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偶将今生脚,还着古人屦。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形式: 古风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三)

宇宙非不宽,闭门自为阻。

心知外尘恶,且忍闲居苦。

跏趺默非睡,龛灯翳复吐。

道士为我言,婴儿出歌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