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把双眸看俗人,五湖四海一空身。
洞天深处无人到,溪上桃花几度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曲肱诗·其十九》。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和山水之美的诗句。
“不把双眸看俗人”,表明诗人不愿用自己的眼光去关注世俗的人和事,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高自许的情感态度。这里的“双眸”指的是眼睛,是诗人心灵的窗户,不对俗人多所关注,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五湖四海一空身”,则是描绘了一种广阔无边、心旷神怡的境界。这里的“五湖”和“四海”都是中国地理上的名词,代表了极大的范围。而“一空身”,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都融入到这片广阔的自然景观中去,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接下来的“洞天深处无人到”,进一步描绘了一种深邃而幽静的山林环境。这里的“洞天”指的是山中的洞穴或是仙境,诗人选择居住在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彻底超脱。
最后,“溪上桃花几度春”,则是一幅生动美丽的景象描写。溪边盛开的桃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了生命力和美好。而“几度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每当春天来临,桃花都在不经意间绽放,这也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有一定的感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赞美。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不识看经不坐禅,饥来吃饭困来眠。
玉皇若不开青眼,却是凡夫骨未仙。
我有随身一颗珠,见时似有觅时无。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射寒光满太虚。
这回空过二十年,肉重不能飞上天。
抖擞衲头还自笑,囊中也没一文钱。
跣足蓬头破衲衣,闷来饮酒醉吟诗。
廛中走遍无人识,我是东华大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