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名为《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边塞战事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将家难立是威声,不见多传卫霍名。”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军事家族难以保持其强大的势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武将如卫青、霍去病等,他们的名字虽在史册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影响力和声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自元和平蜀后,马头行处即长城。”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历史变迁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唐朝的元和年间,朝廷平定了四川地区的战乱,从此以后,无论诗人走到哪里,他所看到的“马头”(古时军队行进的前锋)都成为了长城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写照,更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和战争氛围的深刻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军事家族兴衰和个人的边塞行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英雄不再、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边塞战事频仍以及国家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朔方忠义旧来闻,尽是邠城父子军。
今日兵符归上将,旄头不用更妖氛。
黄莺慢转引秋蝉,冲断行云直入天。
一曲梁州听初了,为君别唱想夫怜。
含情遥夜几人知,闲咏风流小谢诗。
还似霓旌下烟露,月边吹落上清词。
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
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