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莲花峰

五丁畏难未开凿,峰顶至今无路通。

三神若螺逸海外,二目如粟堕井中。

烟云卷缩似潮落,猿鸟坠匿疑劫空。

惟有丹台一明月,当时曾照轩辕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莲花峰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智舷以“五丁畏难未开凿”开篇,巧妙地将神话传说融入自然景观的描述之中,暗示着莲花峰的险峻与难以攀登,仿佛连传说中的五丁神都畏惧其难度,未曾开辟道路。接下来,“峰顶至今无路通”进一步强调了莲花峰的高耸与孤绝,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触及的神秘感。

“三神若螺逸海外,二目如粟堕井中”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峰比作漂浮在海外的螺壳,同时又将其比作落入井底的两颗小粟粒,形象地展现了莲花峰的渺小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它与外界的隔绝状态。

“烟云卷缩似潮落,猿鸟坠匿疑劫空”则通过动态的描写,描绘了云雾缭绕、烟波浩渺的景象,以及猿鸟隐匿不见的寂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意境。这里的“劫空”二字,更是赋予了画面一种时间的深度,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只剩下云烟与寂静。

最后,“惟有丹台一明月,当时曾照轩辕宫”以明月为线索,将视线引向遥远的过去,似乎那轮明月曾经照亮过古老的轩辕宫,而现在,只有这轮明月依旧陪伴着莲花峰,见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界的变迁。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也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峰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结合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诗意的黄山莲花峰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44)

智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寻梅

?绊芒鞋踏冻沙,樵村鱼坞竟忘赊。

忽闻香处溪犹隔,寻着花时日又斜。

纵使月明惟冷淡,莫愁霜苦不精华。

无论异日亲尝子,谈说犹能酸齿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余至黄山时识苍梧先生于带溪今戊午先生六十乃叔存翁乞余诗为赠

谓余尝听雪猿啼,心在天都身带溪。

千许岁芝如野菜,万馀年鹤似家鸡。

曾贻满扇有声画,尽是前人未品题。

君道叔痴余亦信,乞余诗挂片帆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新竹

剪去东西寒径茅,如簪如角透溪坳。

未离紫箨皆含节,直上青云始放稍。

修劲挺然齐玉立,欹斜早已付斋庖。

此君慎勿论新旧,直节虚心并可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采菱曲

采菱须采早,菱老刺侬手。

刺手不足忧,菱老如侬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