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象甫求题海天梦月图

飘渺仙山波不测,环佩魂归更无迹。

海月茫茫到屋梁,才是梦中见颜色。

月影含愁影共沉,泪珠入海海增深。

空馀魂梦迷离处,天上人间底处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飘渺的仙山和浩渺的大海为背景,展现出一种梦境般的氛围。"环佩魂归更无迹"暗示了主人公对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其灵魂似乎已化作月光,无声无息地融入天地之间。"海月茫茫到屋梁,才是梦中见颜色"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月光虽明亮,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显得凄美而哀婉。

"月影含愁影共沉,泪珠入海海增深"通过月影和泪珠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愁,仿佛连大海也为之动容。最后两句"空馀魂梦迷离处,天上人间底处寻?"更是将这种迷茫和寻找之情推向高潮,诗人迷失在虚幻与现实交错的梦境中,不知所措地追寻着失去的踪迹,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海天为背景,借月光和梦境抒发了对亡者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事

天柱犹倾况地维,堪嗟造物太儿嬉。

鳖灵岂望归鹃魄,燕哙公然得子之。

一乱五年应共尽,孤怀历劫独难移。

案头宣统官邪记,会铸神奸与世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杂诗(其一)

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

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

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

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诗(其二)

子房虽助汉,其志专报韩。

灭秦复破楚,韩后终难存。

苟能存韩后,何为弃人间。

漫云天授汉,封留殊未安。

亦如中副车,负气非万全。

赤松知君心,自苦空加餐。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三)

五载居海滨,避秦幸有此。

士夫稍奔集,偷活贤转徙。

鬻字聊自存,俯畜繁食指。

同年互吊唁,屈指八九子。

诸公各厉节,可敬亦可喜。

所嗟负君国,碌碌何足齿。

吉甫真包胥,义烈谁与比?

当年登科录,宝祐照青史。

吾侪曷交勉,牖下非善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