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四)

惯穿八索九流手,参透男婚女嫁禅。

蓦地来寻僧印可,赵州当日见南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化意象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知识、人生以及宗教的深刻理解。

首句“惯穿八索九流手”,以“八索”和“九流”借指广泛的知识领域,表明诗人对学问的深入探索与熟练掌握。“惯穿”二字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自如运用与深刻理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广博的学识和对知识的热爱。

次句“参透男婚女嫁禅”,将世俗的婚姻生活与禅宗的智慧相结合,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通过“参透”一词,展现了诗人对婚姻这一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洞察,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领悟。

第三句“蓦地来寻僧印可”,描绘了一种突然的顿悟或追寻的过程,暗示诗人可能在某个时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或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这里的“僧印可”可能指的是得到僧人的认可或某种精神上的指引,体现了诗人寻求心灵寄托与精神归宿的渴望。

最后一句“赵州当日见南泉”,引用了禅宗公案中的故事,赵州和尚与南泉和尚之间的对话,常被用来比喻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启示或顿悟。这句话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禅宗历史的熟悉,也暗示了诗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精神上的觉醒或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探讨了知识、人生与宗教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广泛知识的追求、对人生哲学的深思以及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五)

歌辞信口端师子,干木随身邓隐峰。

两个风颠争几许,一天霜月似相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和徐侍郎兼呈郑渔仲(其六)

眼看鸿雁入冥冥,忽起寻山杖屦轻。

不谓莆阳郑夫子,一书犹解问空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曾运使(其一)

心法两忘诸说到,文章百鍊古风回。

方惊吸尽西江口,又出江西一派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曾运使(其二)

而今派下皆龙象,肯著风颠老万回。

大士不知何所取,真成千里赚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