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朱同的《五月十五夜对月》描绘了诗人夜晚观月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哲思。首句“正愁苦雨作梅霖”表达了诗人对于连绵阴雨的不满,而“向晚云开见远岑”则转而描绘了雨后云开,远处山峰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带来一丝慰藉。
“天净已推圆镜上”运用比喻,将明亮的月夜比作镜子,形象地展示了月光的皎洁。然而,“山高犹隔半村阴”又揭示了月光虽明亮,但仍有部分被山峦遮挡,暗示人生的不完美和世事的难以尽如人意。
“清光本自无圆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月亮的盈亏变化象征着生活的起伏,而“人世果谁分古今”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明夜阴晴不可断,栏杆独倚漫沉吟”以诗人独自凭栏,沉思未来阴晴未卜的生活,收束全诗,留下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月夜之景,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