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其四)

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

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名为《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快乐时光的怀念。

首句“人间一理万物凝”描绘了自然界万物在某一真理的指引下和谐统一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与赞美。接着,“夏虫底用多疑冰”一句,以夏虫对冰的不解喻人对未知事物的无知或困惑,强调了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蕴含着独特的形态与色彩。接下来,“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发现,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都能找到心中的那份美好。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光明与行动的重要性,即使是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不应因困难而放弃追求。最后,“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描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乐趣,但有时也会陷入迷茫,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则是诗人对自我反思与理解的表达,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的共鸣与理解。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尚文寻梅诗比类精绝思致深远但微近相亵不可为训更和一章为老梅写怀请教亦不知老梅之怀果如此否也(其五)

草窗万物生意凝,梅花岂惮霜与冰。

平生不解作倾国,古淡只随真本色。

春风自许先群芳,岂是群芳同未得。

古今何许真赏难,风花荡满青骢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老眼梅花肯孤暝。

乾坤此意君且思,物各付物谁大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陈师召太常久稽和章以此见促昶亦以太常非久稽者以全取胜故耳故揣太常之意亦奉和一章(其六)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寻梅告劳且将移梅一章昶以移梅寻梅难易何如亦以一章奉和(其七)

折胶万里争严凝,瘦筇拄断江南冰。

寻梅约到罗浮国,瘦马疲童总难色。

先生乃谓寻颇劳,岂若移梅两相得。

移梅恐比寻更难,天机吹到春风鞍。

风光聊遣适吾兴,肯被梅花恼春暝。

有无难易何足思,乾坤礼乐先生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承不鄙见赐诸作命和登卷敢逐一依韵请教不胜愧感更和一章(其八)

深山破屋苔已凝,敲门忽枉清玉冰。

问之何来自京国,清诗润澈珊瑚色。

梅花句句太极图,合是濂溪乃吟得。

老夫奉和不敢难,诗肩出耸驴背鞍。

短才无学更无兴,信口风花醉初暝。

无他意义公莫思,野老山歌吾自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