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陈师召太常久稽和章以此见促昶亦以太常非久稽者以全取胜故耳故揣太常之意亦奉和一章(其六)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战场景象,通过“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等词句,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军事行动相结合,以“梅花相遇几敌国”比喻双方军队的对峙,形象生动。

“战酣落日天无色”,描绘了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太阳西沉,天色昏暗,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战争的阴影中。接着,“相持不胜不肯休”,表现了双方军队的坚韧不拔,即使胜负未定也誓不罢休的决心。

“太常先生岂和难”,提到一位名为“太常”的人物,可能是指一位高官或有声望的将领,暗示他拥有与众不同的才能或策略。“手持巨槊横吟鞍”,描绘这位人物在战场上策马横槊,吟诗作赋,展现出文武双全的形象。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瞑”,意味着这位将领在等待最佳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能迅速取得胜利,让天地为之黯然失色。最后,“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表达了对这位将领深谋远虑、仁慈为怀的赞赏,认为他的智慧和仁德是无人能及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将领的智勇,同时也蕴含了对仁德力量的颂扬。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寻梅告劳且将移梅一章昶以移梅寻梅难易何如亦以一章奉和(其七)

折胶万里争严凝,瘦筇拄断江南冰。

寻梅约到罗浮国,瘦马疲童总难色。

先生乃谓寻颇劳,岂若移梅两相得。

移梅恐比寻更难,天机吹到春风鞍。

风光聊遣适吾兴,肯被梅花恼春暝。

有无难易何足思,乾坤礼乐先生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承不鄙见赐诸作命和登卷敢逐一依韵请教不胜愧感更和一章(其八)

深山破屋苔已凝,敲门忽枉清玉冰。

问之何来自京国,清诗润澈珊瑚色。

梅花句句太极图,合是濂溪乃吟得。

老夫奉和不敢难,诗肩出耸驴背鞍。

短才无学更无兴,信口风花醉初暝。

无他意义公莫思,野老山歌吾自知。

形式: 古风

和惧庵先生定山石

乾坤何物非鸿造,奇妙极为千古好。

惧庵天挺观物豪,老脚溪山无不造。

定山此石绝奇古,地秘天藏得深奥。

万形吐露总天机,呈怪争雄各轩闹。

回身菌缩龙屈蟠,仰首狞狰虎蹲啸。

鸿濛自判各付与,高者巉空下深潦。

流形彼此固已安,谁复欢忻与悲悼。

世人剑首吹吷然,浑沌那知有真窍。

惧庵览此万丈奇,抚掌阴阳叫真妙。

笑拈水火土一挥,天地精灵愈辉耀。

雨风雷露交相形,日月星辰炫高照。

庖羲画里春熙熙,皇极眼中天浩浩。

纵观万古我何人,也一掀髯与公笑。

形式: 古风

题通伯先生山水画

乾坤万物吾一体,此意人间几山水。

平生画者知未知,一幅烟云春万里。

苍然蔚然神莫涯,动者植者妙何拟。

平溪欲静苍天留,白云忽散青山起。

世人看尽只是画,眼底谁能会斯理。

惧庵天挺观物豪,天地斯人能有几。

鸢飞鱼跃忽满前,正契吾心妙斯旨。

三十六宫遍挂之,一日一宫春煦煦。

明月天心舞邵雍,春草庭前梦周子。

先生不鄙痴老翁,持向定山拈一语。

老翁高坐溪云亭,春在千岩正红紫。

笑将此画聊捲之,更与先生看真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