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庐邑二首(其二)

三载江南客,还吴东复西。

潮贪两溪尽,云截众山齐。

舟楫无空日,楼台半上梯。

桐庐隐君子,应笑只留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我在江南作了三年的客人,现在又要回到吴地,东奔西走。
江潮贪婪地吞没了两条溪流,云层整齐地切割着众山的轮廓。
每天都有船只忙碌,楼阁几乎要被人们登梯一半。
住在桐庐的高人,想必会笑我只留下题诗而已。

注释

三载:三年。
江南:指江南地区。
客:客人。
还:返回。
吴:古地名,这里指吴地。
东复西:东奔西走。
潮贪:江潮贪婪。
两溪:两条溪流。
尽:填满,淹没。
云截:云层切割。
众山:众多的山峰。
齐:整齐。
舟楫:船只和桨。
无空日:每天都忙碌。
楼台:楼阁。
半上梯:几乎被人们登梯占据了一半。
桐庐:地名,在浙江,以隐士多而闻名。
隐君子:隐居的贤人。
应笑:想必会笑。
只留题:只留下题诗作为纪念。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生动画面和深情寄托的山水田园诗。诗人以三载江南客的身份,表达了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游子的离愁。

"潮贪两溪尽,云截众山齐"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潮汐吞没了两岸的溪流,云雾缭绕在众多山峦之间,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把握。

"舟楫无空日,楼台半上梯"则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舟楫不绝,意味着来往频繁,时间充实;而楼台半上梯,则是说诗人常在楼台之间穿行,既表现了诗人对高远处所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与漂泊。

"桐庐隐君子,应笑只留题"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逸士情怀和超脱态度。桐庐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居之地,这里被用来形容一个隐逸的君子的生活状态;而“应笑只留题”则表明诗人对世事的看破与放下,只是在自然山水间留下一两句诗作为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3)

张景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桐庐邑二首(其一)

隐君无姓字,何代至今存。

数里山为宅,两株桐是孙。

人烟半峰碧,溪水带潮浑。

多少来游客,茫茫蹋药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钓台

羊裘东汉客,归隐钓鱼滩。

天子不能屈,先生非苟难。

云藏古石在,风激世人寒。

祠下青青竹,何妨把钓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宿清溪安乐山

映窗犹剩雪馀痕,瓶里梅花枕上闻。

一碗镫寒听夜雨,半床毡暖卧春云。

诗成始觉茶销睡,香尽翻嫌酒带醺。

我是挂冠林下客,山中安乐合平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湖南宪请祠叶公

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

有神仙处閒方得,用老成时退更高。

借宅但知新种竹,寻真想见旧栽桃。

浮梁居士尘埃甚,须发而今已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