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土燥木根焦,禽穷自拔毛。

龙遗赤日走,天避火云高。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

风微不饱腹,蝉亦为身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土壤干燥,树木根部枯焦,鸟儿无处栖息,只好自行拔掉羽毛。
如同龙留下赤红的太阳逃离,天空也避开燃烧的云层升高。
老虎畏惧千万座山峰炽热,鲸鱼也为四海的煎熬而忧虑。
微风虽小,却无法填满空虚的肚子,连蝉也为自己的生存而哀鸣。

注释

土:土壤。
燥:干燥。
木:树木。
根:树根。
焦:枯焦。
禽:鸟类。
穷:困厄。
自:自己。
拔:拔掉。
毛:羽毛。
龙:神话中的龙。
遗:留下。
赤:红色。
日:太阳。
走:逃离。
天:天空。
避:避开。
火云:燃烧的云层。
惧:畏惧。
千山:千万座山。
炽:炽热。
鲸:鲸鱼。
忧:忧虑。
熬:煎熬。
风:微风。
饱腹:填满肚子。
蝉:蝉。
号:哀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天气下的生灵苦况图。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和动物世界的观察,抒发了对酷热天气带来痛苦的同情。

“土燥木根焦”一句直接描写了大地因干旱而变得枯萎,连树木的根部都受到了影响。接着,“禽穷自拔毛”则展示了鸟类因为热得难以忍受,以至于自己拔掉羽毛来减轻痛苦。

“龙遗赤日走”可能是对烈日如同火焰般炙烤大地的形象描绘,而“天避火云高”则表现了天空中火热之气如此浓郁,以至于连云都被推到了很高的地方。

“虎惧千山炽,鲸忧四海熬”两句通过对猛兽和大鱼的描写,展现了它们在酷热中的恐惧与不安,即使是那些在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也无法逃脱这般炎热带来的痛苦。

最后,“风微不饱腹”和“蝉亦为身号”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痛苦,连微弱的风都无法满足生灵对凉爽的渴望,而小小的蝉虫也因为酷热而发出悲鸣,似乎在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发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力量的图景。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祗得高僧静处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后

毵毵柳色绿垂齐,草引青天去自迷。

人说春园有寻路,我嗟荒径正行泥。

蝶多平日浑如梦,花好谁家又有蹊。

儿女狂娇随马逐,高眠可惜日垂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信笔

纷纷世趣竟多途,失在从人得在吾。

苟获一时儿女笑,定罹千古圣贤诛。

微生何事疑人佞,孟子当年亦自迂。

满眼悠悠懒商较,尽留来者议贤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幽居感怀寄满子权

卜得幽居四绝邻,寻常庭巷断蹄轮。

门前犬豕卧横道,城上牛羊下视人。

满眼夕阳闲草树,回头归路正埃尘。

思君未有东来计,何日双眉对面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