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史同叔司直造朝(其一)

天壤王郎子,芝兰谢傅家。

班行想风采,诗礼倍光华。

万里鞭先著,连城玉未瑕。

公馀闭斋阁,黄卷有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赴京赶考的场景,通过对比古代贤才之名门第、风采才艺,以及个人学问修养等方面进行赞美。首句“天壤王郎子,芝兰谢傅家”以知名家族相比较,表明士人出身于有文化传统的大家族。此处引用的“天壤”、“芝兰”、“谢傅”均是古代著名之姓或贵族,以此来映衬诗中人物的高贵出身和深厚底蕴。

次句“班行想风采,诗礼倍光华”,则从士人的才艺和学问角度进行赞扬。这里的“班行”指的是古代的名将或贤才,而“风采”则是对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与修养的描述;“诗礼”指的是儒家文化中的诗书礼仪,士人在这方面的造诣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科举,更是其内在品性的体现。诗中通过“倍光华”来形容士人的学问和修养超乎寻常,光彩夺目。

第三句“万里鞭先著,连城玉未瑕”,则描写士人赴京赶考的决心与气概。“万里鞭先著”用骑马行进的形象来表达士人的远行和坚定的意志;而“连城玉未瑕”则以完整无缺的玉石比喻士人的品德如同完美无瑕的宝玉。

末句“公馀闭斋阁,黄卷有生涯”,表现了诗中士人在科举考试前夕的勤奋与准备。“公馀”指的是士人关闭书房潜心攻读,“黄卷”则是古代书籍的统称,而“有生涯”意味着士人的学问之深厚如同大海一般,广博无边。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比和形象的运用,不仅赞美了士人的出身、才艺与品德,更描绘了一位怀抱远大理想赴京赶考者的坚定意志和深厚学问。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朱仲微使君赴阙

声迹周行旧,人门汉相延。

谢宗康乐在,阮侄仲容贤。

文献群公侧,风流晚辈先。

天资超瑑玉,心量极澄渊。

世故虽游刃,荣途独缓鞭。

风霜饱经历,岁月起联翩。

奏牍留天听,鸣镳拜日边。

一麾纡郡组,两地冠淮壖。

巢坞江湖会,吴陵海泽偏。

阳公优抚字,山甫重蕃宣。

秋月沧浪底,春风草木前。

近名辞赫赫,直道守平平。

襦裤歌千里,丝纶锡九天。

别帆催入觐,祖席叹登仙。

详试谙冯翊,深褒属颍川。

径须持紫橐,应不坠青毡。

世道千龄远,人情百虑牵。

关心眷河雒,努力补陶甄。

窭迹来蓬筚,微芳托蕙荃。

一枝容吏隐,三釜慰亲年。

借寇知难请,依刘敢自怜。

炉锤思旧物,倘问及林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池子文

巾山秋思俯晴江,樽酒怀人惜异邦。

千里谁能携客枕,一灯还此对寒窗。

圣门莫忘心期远,文鼎何妨笔力扛。

去去成名深自警,白云飞处倚门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送别宋金州

安康使君发成都,群公祖送车塞途。

秋风关山二千里,王命不得辞崎岖。

使君世族楚彭城,家今会稽之上虞。

我居咫尺不早识,万里相逢天一隅。

眼中豪杰未易得,使君人物当代无。

连年三取太守印,赫然帅钺兼兵符。

不忧无地起勋业,所要许国存规模。

贵人例急歌舞娱,使君善爱千金躯。

国耻未雪长荷殳,一念勿忘先大夫。

呜呼,一念勿忘先大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张敬夫栻以追送不作远为韵赋诗五章藉手言别不胜惓惓爱助之诚情见乎辞惟高明幸教(其五)

力行希孟韩,波荡斥嵇阮。

圣门有佳处,谁为发关键。

归依得其人,心岂间近远。

悄悄客路长,肃肃岁华晚。

祝公黄发期,永好情缱绻。

形式: 古风 押[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