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圆光应现无心物,大地山河恰似无。
骊珠一颗非非相,信者权将作画图。
这首诗名为《赞三宝(其一)》,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印肃。诗中以禅宗的视角来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佛法的领悟。"圆光应现无心物",意指佛性的光辉无所不在,却又超越了有形之物,暗示了空灵无我之境。"大地山河恰似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常和空幻,世间万物在佛眼中如同虚无。"骊珠一颗非非相",以骊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佛法的真谛,非实非虚,难以言表,只有信仰者才能体会其深意。最后,诗人说"信者权将作画图",意思是对于真正理解的人来说,佛法就像一幅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的画,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的精神。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直指人心亲见佛,何劳打瓦作龟爻。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迷悟本同光,信时无隐藏。
幻空如梦体,三昧觉华王。
满地风光未足奇,霜前秋后吐金枝。
灵山亲举唯迦叶,今日陈来众共知。
不独陶生时节用,转为华藏供阿弥。
閒见定归依彼岸,方知此日献花时。
普庵见一个虾蟆,度日常吞鳖鼻蛇。
独立卓然真可畏,身和云月粲星花。
太公一见便收钓,谢三得意号玄沙。
几多独兽无藏隐,不断声孤问水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