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献菊花求颂

满地风光未足奇,霜前秋后吐金枝。

灵山亲举唯迦叶,今日陈来众共知。

不独陶生时节用,转为华藏供阿弥。

閒见定归依彼岸,方知此日献花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翻译

大地的景色虽然常见,但霜降前后枝头的金黄更显奇特。
只有灵山的迦叶尊者能亲自捧出这样的珍品,今天大家都知道了。
这不只是陶渊明时期才有的景象,现在更是华藏寺供养阿弥陀佛的佳品。
在闲暇中看到它,我明白这是献给彼岸世界的时刻,此刻正是献花的最佳时机。

注释

风光:景色。
霜前秋后:指秋季霜降前后。
迦叶:佛教中的尊者。
华藏:佛教名,此处指寺庙。
阿弥:阿弥陀佛。
彼岸:佛教术语,指极乐世界。
献花时:献花供奉的时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尤其是诗人陈达所献的菊花,其色泽金黄,引人注目。"灵山亲举唯迦叶"一句,借用了佛教故事,暗示菊花的神圣和独特,只有如迦叶尊者般的慧眼才能识其珍贵。诗人强调菊花不仅在陶渊明那样的文人墨客眼中具有季节性的价值,更是佛事活动中的重要供品,如华藏供养阿弥陀佛。最后两句,"閒见定归依彼岸,方知此日献花时",表达了菊花作为引导人们走向内心宁静和佛法彼岸的象征,以及在特定时刻献花以示敬意的深刻意义。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菊花的美与精神内涵,体现了诗人对佛法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诗一首

普庵见一个虾蟆,度日常吞鳖鼻蛇。

独立卓然真可畏,身和云月粲星花。

太公一见便收钓,谢三得意号玄沙。

几多独兽无藏隐,不断声孤问水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偈颂五首(其四)答彭资深

体得寰中物,忘机自葆光。

老庄言不及,佛祖句难藏。

槁木非成道,灰心岂离忙。

资深无欠少,本有不须忘。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与夏国舅

白日上升非偶尔,刹那成佛亦如然。

个中迥超声色外,恩光满目意连天。

好明廓彻非思量,一受皇书遍普贤。

江西风月光无尽,帝里真如万法圆。

当处饮吞无不足,护持秘密不休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偈颂十四首(其十二)

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誵讹。

来叩普庵老,真心岂奈何。

除非君自肯,阳春白雪歌。

毛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

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