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

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

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

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

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

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广大学府开设书院,推崇儒家引来珍贵人才。
选拔贤能官员,讨论治国之道,任命重要大臣。
礼仪音乐沿袭古今,文章创作革新旧规。
宴会上酒肉陈列,宾主有序排列座位。
时节正值初夏,但气氛仍似春天般清新。
期望这些成就光照史书,千秋万代铭记此刻。

注释

广学:大型学术机构。
书院:古代教育机构。
崇儒:崇尚儒家文化。
引席珍:吸引优秀人才。
集贤:聚集贤良。
衮职:高级官职。
论道:讨论治国道理。
命台臣:任命朝廷重臣。
礼乐:礼仪和音乐。
文章:文学作品。
革旧新:改革创新。
献酬:敬酒献礼。
尊俎:酒器和菜肴。
位班陈:座位排列。
节变:季节变化。
云初夏:初夏时节。
气尚春:仍有春天的气息。
光史册:光照史书。
兹晨:这个早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学术宴会,其背景设在一个书院之中。开篇即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尊崇,"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表明这是一个开阔而宏伟的地方,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席位上摆放着珍贵的典籍。

接着,"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显示了这里是汇聚贤士的大地,他们或讨论学问,或被委以重任,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则说明在这个书院里,不仅传承着古代的礼仪与音乐,更有创新之风,文学作品不断更新换代。

宴会场景由"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一幕生动展现。人们在这里互相敬酒,尊卑有序,宾主分明,一切都井然有序。

然而,时光易逝,季节更迭,"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变化,即使在这个充满智慧和文化氛围的地方,也难免对时光的宝贵有所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愿望:"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这不仅是个人对于永恒荣耀的追求,也反映了书院学者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成就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院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知识、文化和道德的高度重视,以及他们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千秋节赐群臣镜

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输。

对兹台上月,聊以庆佳辰。

形式: 古风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

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

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

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

幸过剪鲸地,感慕神且英。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