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词

童儿长成何所求,农家职守惟牧牛。

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啮草来沙洲。

童知牛性不择草,遇丰茸处俱堪留。

乘闲好弄三孔笛,绿杨影里声悠悠。

天上日车休轣辘,少待吾牛饱其腹。

牛得饱兮安吾心,牛不饱兮愧吾牧。

不施鞭朴牛驯扰,顺牛之性无机巧。

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

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

呜呼司牧尽如此,人间那受饥寒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牧牛词》描绘了农夫与牛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牧童在春日里的悠闲生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牧牛生活的细腻观察。

开篇“童儿长成何所求,农家职守惟牧牛”,点明了牧童的成长与农民的职责,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于农耕文化的大背景下。接着“春风著物百草长,驱牛啮草来沙洲”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牛儿在沙洲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童知牛性不择草,遇丰茸处俱堪留”表现了牧童对牛性的了解,他懂得选择适宜的草地让牛儿饱食,体现了对动物习性的尊重。接下来“乘闲好弄三孔笛,绿杨影里声悠悠”则描绘了牧童在绿杨树下的悠闲时光,吹奏着笛子,悠扬的乐声在空气中回荡,展现出牧童生活的乐趣与诗意。

“天上日车休轣辘,少待吾牛饱其腹”表达了牧童对太阳的期待,希望太阳休息,以便让牛儿吃饱。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牧童的生活愿望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牛得饱兮安吾心,牛不饱兮愧吾牧”强调了牧童对牛的关怀,只有确保牛儿吃饱,才能安心。这种对动物福祉的关注,反映了古代农民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

“不施鞭朴牛驯扰,顺牛之性无机巧”赞扬了牧童对待牛的方式,不使用暴力而是顺应牛的天性,体现了对动物本能的理解和尊重。最后,“牛蹄行,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描绘了牛儿在田野间自由行走的场景,春鸟在牛背上悠闲站立,画面生动而和谐。

“高下陂陀任所之,牛日服兮牛不知”表达了牛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它们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被人类安排,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信任。

“呜呼司牧尽如此,人间那受饥寒死!”诗人以感叹结束,表达了对牧牛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牧童一样,尊重自然、善待生命,那么人间就不会有饥饿和寒冷。这首诗通过牧牛这一日常场景,传达了对和谐共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

王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十八滩

补天乘块截江流,今古惊涛咽暮秋。

万石棱棱争出水,千崖叠叠曲行舟。

猿啼频下孤臣泪,日落重增旅客愁。

惶恐滩头征雁断,几人回首望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壬子正月重赴金陵志馆偶诵陶诗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句怃然有感

春风从何来,所过不留迹。

人与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独何为,当春转萧瑟。

亲老不能待,饥驱此行役。

纵非出山泉,仰愧入林翮。

一心信两端,绎思有馀戚。

缅昔负米贤,欢焉供子职。

形式: 古风

趋热性能惯,贪饕死亦轻。

未容随骥尾,先欲乱鸡鸣。

把剑何堪逐,无屏漫点成。

秋风萧飒后,怜尔竟何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落花村寄姚水部梓岚

蒲村西十里,隔水澹斜阳。

花落在何处,人行觉路香。

鸡栖烟箐密,鸦曳暮云长。

想见湄潭老,探幽觅句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