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七)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形式: 偈颂

翻译

无数清净慈悲之门,如同佛刹般众多,
共同显现如来那微妙绝伦的法相。

注释

清净:没有杂念或污染的纯洁。
慈门:充满慈悲心的门径。
刹尘数:极言数量多,如恒河沙尘般无数。
如来: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
一妙相:一种极美的、不可思议的形态。
一一:每一个。
诸相:各种形态或景象。
莫不然:没有不如此的,都一样。
是故:因此。
见者:看见这一切的人。
无厌足:没有满足,持续赞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的重要观念。"清净慈门刹尘数"描绘了一个清净无染的佛门世界,如同无数尘埃般的无数寺庙,象征着佛法的广大和包容。"共生如来一妙相"强调了众生与佛的同一性,众生皆有佛性,佛的智慧和慈悲是共同具有的。

"一一诸相莫不然"进一步说明,每一个现象、每一面相都蕴含着佛的教诲和真理,没有例外。"是故见者无厌足"则揭示了修行者的境界,即见到这一切后,心中对佛法的追求和领悟是无穷尽的,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更加深入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佛教的空性观和修行的无尽追求,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心领悟的特点。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六)

大根大器大丈夫,不越一念了大事。

三世诸佛立下风,此人堪作如来使。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四)

白的的,清寥寥。水不能濡,火不能烧。

形式: 偈颂 押[萧]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二)

一二三四五,虚空阙处补。

五四三二一,当门书大吉。

好手挥斤去鼻泥,衲僧机妙安能识。

蓦然识,百草头边露消息。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五一)

丹霞烧却木佛,翠微供养罗汉。

一人左手抬,一人右手按。

宾主既历然,吾道一以贯。

师子独游行,岂复求侣伴。

团圞擘不开,打鼓普请看。

虽不直分文,倾国不肯换。

形式: 偈颂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