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十年于外归自浙东睹西山先茔周围林木气象大非昔比盖缘藩篱既彻本家樵采不以时外人侵盗复无禁理势固应尔也今春忧居遂协谋兄弟效先君旧来规模创夹篱界庶外人知吾辈用意所在有所忌惮不肆侵盗而本家樵采亦有时云耳因以诗识岁月

万亩坟山遍野阴,几年樵采到如今。

藩篱有限重加护,斤斧无端免见侵。

缺处更须频检校,暇时何惜一登临。

先君暗里应倾倒,方信流长源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广袤的坟山满目凄凉,数年来的砍柴直到今日。
为了保护这些有限的边界,我们更要严密看守,不让斧头随意侵犯。
对于缺口,我们要经常检查修补,闲暇时不妨登高望远。
我想,先父在天之灵也会为此感慨,这让我深信,历史的河流源头深远无比。

注释

坟山:埋葬死者的山丘。
遍野阴:满眼都是阴郁的景象。
樵采:砍柴。
藩篱:篱笆,这里比喻边界。
重加护:更加严密地保护。
斤斧:斧头,代指砍伐。
侵:侵犯。
检校:检查和修复。
暇时:闲暇的时候。
登临:登山或登高眺望。
先君:已故的父亲。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游宦归乡后,对先祖坟山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感慨。诗人首先注意到坟山原本茂密的树林已被砍伐殆尽,只剩下了“万亩坟山遍野阴”,显示出过去的樵采过度。他深感忧虑,认为应当加强保护,禁止无端的砍伐,“斤斧无端免见侵”。

诗人强调了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重要性,“缺处更须频检校”,同时倡导在闲暇时不妨登临此地,以示重视。他相信,通过设立新的藩篱界限,并告知外人他们的意图,可以防止进一步的侵扰,“庶外人知吾辈用意所在,有所忌惮”。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先父的怀念,认为他的做法得到了祖先的认可,“先君暗里应倾倒,方信流长源更深”。整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家族传统和环境保护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思考。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程待制挽诗(其二)

有子岩廊贵,知公衣钵传。

内祠初趣召,次对暂回旋。

偕老莱衣喜,虚怀帝席前。

恩荣方沓至,遽返九华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程待制挽诗(其一)

科第联三世,声名动九垓。

激昂存壮志,盘错见奇才。

往者分边阃,胡然避宪台。

教忠知有待,馀庆接三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谢广文俞同年惠䱥鱼

朝朝粗粝腐儒餐,清坐焚香篆印盘。

早计何尝为温饱,倦游谁复念羁单。

瓮头社酒欣方熟,篱下秋英渐可看。

更寄拈鱼君有味,鼎烹曾覆晋之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谢周睎颜寄惠新芽

摘鲜分送细茸茸,知在春山第几重。

包裹雅宜青箬篰,宠珍宁羡赤囊封。

䃺惊雪落岩前石,烹讶风生涧底松。

堆案文书吾欲睡,赖渠唤醒小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