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首(其一)

古寺长廊院院行,此轩偏慰旅人情。

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

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

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漫步古老的寺庙长廊,每座庭院都抚慰着旅人的思绪。
楚山峻岭似在迎接,汴水南流特意绕过城郭。
小径消失在芳草丛中,树林不再有白鹤飞翔,古泉清澈见底。
闲适游历如何能让老学究欢愉,只愿静坐倾听郊野的磬声悠扬。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长廊:长长的走廊。
院院:一座座庭院。
偏慰:特别能安慰。
旅人:旅行的人。
楚山:楚地的山脉。
西断:西部中断的样子。
迎客:像在迎接。
汴水:汴河。
南来:从南方流来。
故绕:特意绕过。
路失:小路消失于。
玉钩:形容小径曲折。
芳草合:芳草覆盖。
林亡:树林不再。
白鹤:白鹤。
古泉:古老的泉水。
淡游:闲适的游览。
娱庠老:使老学究快乐。
坐听:坐着聆听。
郊原:郊外的平原。
琢磬声:敲击磬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风光的画面,通过对长廊、楚山和汴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此轩偏慰旅人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者可能在此停留憩息的情感理解。

"楚山西断如迎客"一句,通过楚山的形态来比喻它像是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游子。"汴水南来故绕城"则描写了汴水沿着古老的城墙蜿蜒而行,显示出历史的沉淀与城市的悠久。

接下来的两句"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通过对道路、花草和古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时间流逝所带来变化的感慨。玉钩指的是月牙形的道路边缘,而路失玉钩则意味着道路的消失。白鹤在这里象征着孤独与纯洁,但林亡白鹤古泉清,则显示出即便是自然界也难逃时光的磨损。

最后两句"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则表达了诗人在淡泊的游历中寻求乐趣,聆听着远郊原野上琢磨石头的声音。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节奏的选择和对自然之声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首(其二)

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

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

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过舒尧文戏作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答王定民

开缄奕奕满银钩,书尾题诗语更遒。

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

笔踪好在留台寺,旗队遥知到石沟。

欲寄鼠须并茧纸,请君章草赋黄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