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排闷(其五)》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与深刻感悟。
首联“不缘赤舌解烧城,挹斗扬箕愧盛名”,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能以言语烧毁城市的赤舌之龙,却因未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而感到羞愧,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与名声不符的自省与反思。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通过赤舌烧城与实际未能实现的盛名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颔联“殷浩书空如梦寐,顾荣坐笑是平生”,引用了历史典故,殷浩在空中书写,顾荣则在宴席上微笑,这两句分别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面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态度。殷浩的书写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与失落,顾荣的微笑则暗示了对生活琐事的淡然处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不同人生选择的理解与接纳。
颈联“卷舒入世心仍苦,描画供人气渐平”,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卷舒入世,意味着在社会中经历起伏,内心仍然感到痛苦;描画供人,则是在艺术创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但这种平和并非长久,而是逐渐形成的。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乐交织的深刻体悟,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尾联“鞍马已消髀肉尽,闭门空拟种芜菁”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状态。鞍马已消,髀肉尽,意味着长时间的奔波劳碌后,身体的疲惫与岁月的痕迹;闭门空拟种芜菁,则是表达了在内心深处,诗人对于回归宁静生活、从事简单农耕的向往。这一联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可能生活方式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历史典故和生活哲理的融合,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与深刻的人生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探讨,诗人不仅表达了自我反省与理解,也传递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