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南屏与锄云僧茶话

系棹南屏水气昏,晚钟声里踏云改犍。

斜阳一院鸟争树,落叶半山人扣门。

心地空明尘不染,道机清净月无痕。

自今幽兴往来熟,画理诗禅与细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造访南屏山中寺庙的情景。"系棹南屏水气昏",开篇即以宁静的湖面和朦胧的水汽渲染出一种淡雅的氛围。"晚钟声里踏云改犍",晚钟悠扬,诗人踏上云雾缭绕的小径,暗示着僧侣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斜阳一院鸟争树",夕阳余晖洒在庭院,鸟儿在枝头竞相鸣叫,画面生动活泼。"落叶半山人扣门",进一步描绘了深秋季节,诗人独自寻访,扣响山寺的木门,显得孤独而富有诗意。

"心地空明尘不染",表达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不受世俗尘埃所扰。"道机清净月无痕",则以月光的清澈比喻僧人的修行境界,无丝毫痕迹可寻。

最后两句"自今幽兴往来熟,画理诗禅与细论",诗人表示从此以后,他将常来此地,与僧人深入探讨绘画的意境和诗歌中的禅意,享受这份幽静的交流与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与僧侣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题杨龙友画扇(其一)

一册烟云墨未残,板桥流水碧云寒。

南都王气销磨尽,留得青山画里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杨龙友画扇(其二)

二月春风散麴尘,波光如镜草如茵。

桃花扇子都零落,忍忆秦淮旧日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一)

山行无直径,一径辄数转。

绝壁断去路,路尽忍复现。

脩谷袤羊肠,单车出蚁线。

初从井陉入,继讶天磨旋。

人语隔丛薄,鸟声韵葱茜。

去影远已灭,来踪到始见。

负重慎险巇,斗捷耻巧便。

至境贵渐臻,力行尚无倦。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二)

危冈下千仞,势峭若趋重。

篮舆苦倒悬,前颈承后踵。

临崖步始转,倚壁肩更耸。

吾身在中央,宕飏挂枝蛹。

群峰叠巨浪,碧海莽莽涌。

揽远尽众观,出险有余恐。

须臾历夷坦,轻捷快推拥。

就下抑何易,怦怦使心竦。

形式: 古风 押[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