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一)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

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

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

形式: 古风

翻译

哪里的山不幽深,这里的情景更是独特。
一个僧人敲响木鱼,七个书生吟诵着秋天的月色。
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树枝随风颤抖,发出低沉的呼啸。
一切变得宁静,顿时感到世俗的烦恼消失无踪。
在寂静中探索真理,整夜都无法停止这种沉思。

注释

山:幽深的山。
情:特殊的情感。
僧:僧人。
磬:木鱼。
七子:七个书生。
秋月:秋天的月光。
激石:冲击岩石。
泉韵:泉水声音。
寄枝:树枝。
风啸:风声。
泠然:清冷的样子。
诸境:所有景象。
浮累:世俗的烦恼。
扣寂:敲击寂静。
探真:探索真理。
通宵:整夜。
辍:停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两句点出了诗人对于山野之幽深有着特别的情感寄托,这里不是一般的幽静,而是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别样情怀。接着,“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则展示了寺院中的宁静景象,一位僧人敲击着磬石的声音,与七个孩子在秋夜中吟咏诗文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描述了泉水冲击石壁清脆的声响,以及树枝在风中轻柔摇曳的声音,这些自然声音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更增添了一份禅意。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感受,周围的一切景象都是那么的平和安详,让人感到心中那些纷扰杂念仿佛都随之消散了。

最后,“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不仅要打破外界的喧嚣,更要深入探求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即便是整晚都不会停止这种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的渴望,是一首融合了禅意与诗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二)

好鸟无杂栖,华堂有嘉携。

琴樽互倾奏,歌赋相和谐。

但嘉鱼水合,莫令云雨乖。

一为鹍鸡弹,再鼓壮士怀。

初景待谁晓,新春逐君来。

愿言良友会,高驾不知回。

形式: 古风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

万株古柳根,挐此磷磷溪。

野榜多屈曲,仙浔无端倪。

春桃散红烟,寒竹含晚凄。

晓听忽以异,芳树安能齐。

共疑落镜中,坐泛红景低。

水意酒易醒,浪情事非迷。

小儒峭章句,大贤嘉提携。

潜窦韵灵瑟,翠崖鸣玉圭。

主人稷卨翁,德茂芝朮畦。

凿出幽隐端,气象皆升跻。

曾是清乐抱,逮兹几省溪。

宴位席兰草,滥觞惊凫鹥。

灵味荐鲂瓣,金花屑橙齑。

江调摆衰俗,洛风远尘泥。

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

洛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游僧步晚磬,话茗含芳春。

瑶策冰入手,粉壁画莹神。

赪廊芙蓉霁,碧殿琉璃匀。

玄讲岛岳尽,渊咏文字新。

屡笑寒竹宴,况接青云宾。

顾惭馀眷下,衰瘵婴残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

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

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

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