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雪句岂须徵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

槛边几笑东篱菊,冷折金风待降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花苞绽开如素色绸囊,洁白花朵散发龙涎香。
如同楚国美女的朝云般轻盈,嫦娥的月光也被剪破成片。
无需再问柳絮纷飞的春景,她的脸颊更愿贴上梅花妆。
栏杆旁她笑对篱笆边的菊花,静待秋风带来降霜的寒冷时刻。

注释

蓓蕾:未开放的花朵。
素练囊:白色的绸缎口袋。
琼葩:美玉般的花朵。
白龙香:龙涎香,珍贵的香气。
裁分:分割、比作。
楚女:古代楚地的美女。
朝云:早晨的云彩,常用来比喻美女的轻盈。
姮娥:嫦娥,月亮女神。
雪句:比喻清冷的诗句。
柳絮:春天的柳絮,象征温暖。
粉腮:白皙的脸颊。
梅妆:梅花妆,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
槛边:栏杆旁边。
东篱菊:陶渊明诗中的菊花,象征隐逸生活。
金风:秋风。
降霜:下霜,秋天的标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名为《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从诗中可以看出,徐夤在描绘牡丹花的美丽景象,并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他对这朵花的赞美之情。

首句“蓓蕾抽开素练囊”,形象地将牡丹花瓣比作白色的丝织品,生动展现了牡丹初绽时那层次分明、质感细腻的美。紧接着,“琼葩薰出白龙香”则用“琼葩”来形容花朵的珍贵与美丽,而“白龙香”则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香气,显示了诗人对牡丹独特香味的赞赏。

第三、四句“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诗人巧妙地借用了古代美女和仙女的形象,将牡丹花瓣比作楚国美女的面容,以及剪破了嫦娥在夜晚投射下来的清辉,通过这种超自然的比喻,强调了牡丹之美胜过世间一切。

第五、六句“雪句岂须徵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诗人用“雪”来形容牡丹花瓣的洁白,并借助“徵柳絮”的意象表明其质地之细腻。同时,“粉腮”与“贴梅妆”相呼应,既突显了牡丹颜色之艳丽,也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槛边几笑东篱菊,冷折金风待降霜”,诗人通过对比牡丹与普通花卉(如菊)的景象,再次强调了牡丹独特的美丽。而“冷折金风”则是指秋风中带着凉意,而“待降霜”则预示了一种季节更迭的轮回。

整首诗通过对比、想象和细腻描写,展现了牡丹之美,彰显了徐夤在咏物诗中的高超技艺。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追和常建叹王昭君

红颜如朔雪,日烁忽成空。

泪尽黄云雨,尘消白草风。

君心争不悔,恨思竟何穷。

愿化南飞燕,年年入汉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退居

鹤性松心合在山,五侯门馆怯趋攀。

三年卧病不能免,一日受恩方得还。

明月送人沿驿路,白云随马入柴关。

笑他范蠡贪惏甚,相罢金多始退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王校书往清源

南国贤侯待德风,长途仍借九花骢。

清歌早贯骊龙颔,丹桂曾攀玉兔宫。

杨柳堤边梅雨熟,鹧鸪声里麦田空。

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蟠溪直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卢拾遗归华山

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惟忧急诏归青琐,不得经时卧白云。

千载茯苓携鹤斸,一峰仙掌与僧分。

门前旧客期相荐,犹望飞书及主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