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悼翁仲立达州(其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翁仲立在达州任职期间的赞誉和对其未能及时归来的感慨。首句“淮幕何多誉”赞扬了翁仲立在淮幕(可能指地方官署)中赢得的广泛赞誉,而“巴城仅一麾”则暗示他在偏远的巴城担任职务,显得孤单但责任重大。
“最书肤使上”可能是说翁仲立的政绩报告被上级看重,体现了他的才能和付出。“好语近臣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政绩得到了朝廷近臣的认可。然而,“筚路江山久”描绘了他艰辛的旅程和长久的任职时光,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维舟日月迟”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翁仲立未能如愿返回的遗憾,以及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待。“空怀归报牍”表达了对友人满心期待归乡,却只能空怀文书的无奈,“不逮劳还时”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在劳累之后及时归家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翁仲立的赞誉和对其处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仕途艰难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