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其一)清明

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

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

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翻译

水波轻柔,带着嫩绿的蒲草短小。画桥之外,阳光明媚,柳树温暖。
今年的清明节似乎来得晚些,感觉春天的情意比往常更慵懒。
穿着春衫,感受着春风的轻轻裁剪。穿过花丛,香气扑鼻,熏醉了脸颊。
夕阳西下时,我骑马归来,岸边传来一片歌声。

注释

软波:形容水波轻柔。
碧蒲芽短:嫩绿的蒲草短小。
画桥外:画桥之外的景色。
花晴柳暖:花开柳绿,天气晴朗温暖。
清明晚:清明节来得晚。
芳情较懒:春天的情感显得慵懒。
春衫瘦:春衫因季节而显得单薄。
东风剪剪:形容春风轻柔地吹拂。
花坞:长满花草的园子。
香吹醉面:香气扑面,仿佛使人微醺。
立马:骑马。
斜阳岸:夕阳照耀的河岸。
歌声一片:一片歌声从对岸传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柔和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清明时节特有的情感体验。

首句“软波拖碧蒲芽短”以水波轻拂、蒲草芽尖尚未长成的景象,展现出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柔美。接下来的“画桥外、花晴柳暖”,则是通过对桥边花开晴好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恬静和谐的氛围。

“今年自是清明晚”表明诗人深知此时已近清明节气,而“便觉芳情较懒”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色的沉醉与不舍。紧接着,“春衫瘦、东风剪剪”,通过对春衣单薄和东风轻拂的描写,增添了一份清新脱俗之感。

“过花坞、香吹醉面”中,诗人在经过满是花香的小丘时,那浓郁的花香几乎让人醉倒,形象地表达了春日景色带来的美好感受。随后的“归来立马斜阳岸”,则是在描绘诗人归途中停留在斜阳之下的情景,透露出一丝惬意与闲适。

末句“隔岸歌声一片”以隔岸传来的歌声作为结束,不仅丰富了画面感,还增添了一份远方的生动与诗意。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明时节独有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步月

剪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

逗香帘下,璀璨镂金衣。

正依约、冰丝射眼,更荏苒、蟾玉西飞。

轻尘外,双鸳细蹙,谁赋洛滨妃。霏霏。

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

管弦将散,人静烛笼稀。

泥私语、香樱乍破,怕夜寒、罗袜先知。

归来也,相偎未肯入重帏。

形式: 词牌: 步月

花心动

风约帘波,锦机寒、难遮海棠烟雨。

夜酒未苏,春枕犹敧,曾是误成歌舞。

半褰薇帐云头散,奈愁味、不随香去。

尽沈静、文园更渴,有人知否。懒记温柔旧处。

偏只怕、临风见他桃树。

绣户锁尘,锦瑟空弦,无复画眉心绪。

待拈银管书春恨,被双燕、替人言语。

意不尽,垂杨几千万里。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夜合花(其一)赋笛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千嶂碧,一声清。

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

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纤手静,七星明。

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形式: 词牌: 夜合花

夜合花(其二)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形式: 词牌: 夜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