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

大哉释迦文,生下便作怪。

南北东西行,点胸也忒杀。

弃舍轮王位,反受父母拜。

六载向雪山,精进修净戒。

明星才出现,證道果能快。

分别说三乘,惹得一身债。

最后向灵山,拈花索买卖。

十万众人前,就中无一介。

独有迦叶波,和赃与捉败。

二千年前且放过,直至而今被佗坏。

坏不坏,主元在。主既在,休厮赖。

形式: 偈颂

翻译

伟大的释迦牟尼,出生就与众不同。
他周游四方,连胸口都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放弃王位,反而要接受父母的礼拜。
六年时间在雪山苦修,严格遵守清净戒律。
星星刚刚升起,他就迅速证得了大道。
他宣讲三乘教法,却引来一身是非。
最后来到灵山,以拈花的方式寻求真理。
面对十万信徒,无人能理解他的深意。
只有迦叶尊者,领悟了他的微笑,破解了谜团。
两千年前的事暂且放下,直到如今仍有人误解。
是否被误解,关键在于本质。只要本质在,无需再争论。

注释

释迦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怪:奇异,不同寻常。
点胸:指释迦牟尼的言行举止引人注目。
轮王位:古代印度的君主地位。
雪山:指喜马拉雅山脉,象征修行的艰难。
證道果:证悟大道的结果。
三乘:佛教中的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拈花:佛教中的一种禅宗公案,以花示意。
买卖:这里指真理或智慧的交换。
迦叶波:佛教中的重要人物,迦叶尊者。
坏:误解,偏离原意。
主元:核心,本质。
厮赖:互相推诿,纠缠不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以佛教故事为题材,主要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和佛法传播中的某些环节。首句“大哉释迦文,生下便作怪”赞叹佛陀的非凡出生,暗示他不同于常人。接下来描述了佛陀放弃王位,修行雪山,最终证得大道的过程。

“明星才出现,证道果能快”赞美佛陀在雪山苦修后,于明星闪烁时悟道的迅速。然而,“分别说三乘,惹得一身债”则指出佛陀创立的教法虽广受欢迎,但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议。

“最后向灵山,拈花索买卖”指的是著名的“拈花微笑”典故,佛陀在灵山会上以拈花的方式传达心法,无人能解,唯有迦叶尊者领悟其意。“独有迦叶波,和赃与捉败”赞扬迦叶尊者对佛法的独特理解和传承。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示尽管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但佛陀的核心教义并未改变,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仍应尊重和理解佛法的真谛。“坏不坏,主元在。主既在,休厮赖”强调佛法的永恒性和不可动摇性,提醒人们不应偏离正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及其佛法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收录诗词(312)

释慧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五)

仲冬十一月半,冷地急著眼看。

春来草木还青,冬去冰霜自泮。

谁知两个五百,元来合成一贯。

纵饶百炼真金,也入红炉再煅。

衡门突出古菱花,由胜秦时?轹钻。

形式: 偈颂 押[翰]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七十)

今朝六月初五,明眼衲僧难睹。

惊回座□□龟,咬杀街头石虎。

磨镇旗,挝铁鼓,破口半治闲佛祖。

起坐相随独自行,夜漏声沈日卓午。

形式: 偈颂 押[麌]韵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八)

扫尽衲僧踪,裂破祖师印。

蹋翻香水海,透出威音前。

生断主人公,不落第二见。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五十五)

良宵三月十五,依旧神歌鬼舞。

未须三四吐吞,且看七八吞吐。

临济瞎驴倒跨,云门正法眼普。

三人證鳖成龟,一任衲僧气鼓。

休气鼓,甜者甜兮苦者苦。

偃月长蛇不用呈,发机自有千钧弩。

形式: 偈颂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