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

偶坐藤萝下,挥手弄素琴。

我琴不悦耳,能作澹泊音。

本非求人知,我自写我心。

钟期既已亡,成连谁能寻?

岂徒桑与濮,六代趋荒淫。

时世有升降,性情无古今。

抚兹枯桐枝,欲辨口若喑。

罢琴人寂然,明月窥疏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弹琴》由清代诗人张梁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藤萝之下,手持素琴,弹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音乐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

首句“偶坐藤萝下”,描绘了诗人偶然间坐在藤萝之下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自然的氛围。接着,“挥手弄素琴”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活动——弹奏古琴。诗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弹琴,暗示了他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表达的愿望。

“我琴不悦耳,能作澹泊音。”诗人坦诚地表示自己的琴声可能并不悦耳,但能够传达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追求的并非外界的认可或赞美,而是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本非求人知,我自写我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弹琴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自我表达的纯粹性,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真谛的深刻理解。

“钟期既已亡,成连谁能寻?”引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伯牙,将理想的听众比作钟子期,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音乐与情感的人的渴望。

“岂徒桑与濮,六代趋荒淫。”这一句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批评了过去某些时代的奢靡与荒淫,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精神追求的坚持。

“时世有升降,性情无古今。”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人的本性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抚兹枯桐枝,欲辨口若喑。”诗人抚摸着古老的桐木琴弦,想要表达内心的情感,却仿佛失去了声音,这象征着在现实世界中,真正的自我表达往往难以实现。

最后,“罢琴人寂然,明月窥疏阴。”描述了诗人结束弹奏后,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明月透过稀疏的树荫,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这一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自我表达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人性本质的探讨。

收录诗词(13)

张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弹琴杂诗(其一)

孤桐独为奏,不假金石谐。

微矣园客丝,能写旷士怀。

中散已云逝,千载罕见侪。

奈何大雅音,委之优与俳。

抚弦传窅渺,希声正复佳。

岂难悦人耳,所耻在淫哇。

听者虽或疏,宫徵安可乖。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弹琴杂诗(其二)

束发好鼓琴,自谓甚易工。

初得一声似,旷若意已通。

学之既十年,兹理弥无穷。

吾未忘吾手,焉令诸有空。

乳泉滴幽洞,箐木含远风。

至音非可求,只在天然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明怀宗御容歌

甲申三月国大变,贼骑横行满京甸。

百官狂走内竖降,九门洞开人不战。

烈皇平明起太息,独自击钟向前殿。

左右顾视无一人,公主饮剑情割断。

身殉社稷在煤山,血诏留衣发掩面。

后来渴葬向玄宫,六十年间市朝换。

宁知遗像今尚存,天人眉宇臣民见。

黄袍白铠玉几陈,端然帝座赫百神。

龙髯一尺怒欲拂,似愤当日无忠臣。

况值万方苦兵革,郁陶犹疑见颜色。

直是忧勤一片心,纵有丹青画不得。

史相可法涕泣绘此图,军前跪拜激顽夫。

翠华金根走姑孰,雕戈铁骑围江都。

惜哉孤城卒难守,空将报国心肝剖。

敕印亲文贺总戎应昌,指挥卓焕捧御容。

真州欲往飞梁断,完节自赴波涛中。

指挥平生节自矢,因奉御容不敢死。

至今从子藏宝函,挂出天颜真尺咫。

忆昨路经思陵东,松桧飒飒来阴风。

鼎湖龙驭去不返,金盘谁荐樱桃红。呜呼!

国家养士三百载,杀身成仁几人在?

羡君忠孝聚一门,永与此图垂勿坏。

形式: 古风

吴中感兴

两月金阊住,听残《白纻歌》。

山惟洞庭好,春是虎丘多。

良觌故人远,乡心寒食过。

舵楼闲倚望,渺渺奈愁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